人教版(新) 五年级上解方程(三)
人教版(新) 五年级上解方程(三)第5页

  教学教材第69页例4。

  1.投影出示。

  

  师:图中左边有几盒水彩笔,每盒多少支?右边散放着几支?整盒的水彩笔有多少支?一共有多少支?

  生:从图中可以看出,有3盒水彩笔,每盒x支,所以整盒的水彩笔应该有x+x+x=3x(支),散放着4支,一共有(3x+4)支水彩笔。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40支和大括号有什么关系?

  生:上图中的大括号表示把整盒的和散放着的加在一起是40支。

  师:你能根据图列方程吗?

  生: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可以得出,3盒水彩笔的支数+4=40,所以可以列出方程3x+4=40。

  2.探索3x+4=40的解法。

  师:观察这个方程的形式和前面学习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你会计算吗?(学生独立思考)

  追问:能否用等式的性质解这种形式的方程?怎样算?根据学习解方程的经验,尝试解这个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解方程3x+4=40时,一般把"3x"看作"整体",根据等式的性质1先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4,把方程转化为3x=36,然后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汇报交流算法。

  先把3x看作一个数,把这题看成是x+b=c形式的方程,运用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来解方程。

  教师板演:

  解:3x+4-4=40-4--先把3x看作一个整体。

       3x=36

      3x÷3=36÷3

        x=12

  3.小组讨论。

  (1)看图列方程前首先要做什么?看图列出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看图列方程前,先读懂图中隐含的数量以及数量关系,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列方程的关键是找到图中隐含的等量关系。

  (2)解形如ax±b=c类型的方程的根据和解形如ax=b、x±a=b类型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小组合作,师生讨论得出:

  解形如ax±b=c类型的方程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与形如ax=b、x±a=b类型的不同是连续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①和②。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

  在解此类方程的过程中运用了两次等式的性质;解这种类型的方程,关键是要把3x看作是一个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先求出3x ,再求出x 得多少。

  教学教材第69页例5。

  1.投影出示。

  解方程2(x-16)=8。

  2.讨论计算方法。

  方法一:整体方法

  教师提问:上面的方程能否用例4"整体"的思路方法来解答?如果可以,把谁看作整体?

  小组讨论得出:在方程2(x-16)=8中,如果把x-16看作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利用"整体"的方法来解答。

  师生共同解答:

  2(x-16)=8

  解:2(x-16)÷2=8÷2--先把x-16看作一个整体。

       x-16=4

      x-16+16=4+16

         x=20

  方法二:先计算后解方程的方法

  师:能否先计算方程的左面2(x-16),再解方程?

  小组讨论得出:方程的左边2(x-16)可以先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出来,然后再解方程。

  生尝试解答:

  2(x-16)=8

  解: 2x-2×16=8

     2x-32=8

    2x-32+32=8+32

       2x=40

     2x÷2=40÷2

       x=20

  3.方程的验算。

  师:在验证一个数是不是某一个方程的解时,我们可以把这个数代入原方程来进行检验,这就是方程的检验。

  追问:20是不是方程2(x-16)=8的解呢?如何检验?

  小组讨论方程的检验方法。

  生:把x=20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生:还可以再重新解一次方程,看两次答案是否一致。

  师生共同体验方程的检验方法。

  检验:把x=20代入原方程

  左边=2(x-16)=2×(20-16)=2×4=8

  右边=8

  左边=右边

  所以,x=20是原方程的解。

  4.小组讨论: 解形如(x+b)a=c这样的方程时,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再解方程?

  讨论得出:

  解形如(x+b)a=c这样的方程时,把(x+b)看作一个整体,再解方程。 学生完成

教师指导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