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河南名校精品学案】历史:1.4《古代的经济政策》(新人教版必修2)
[原创]【河南名校精品学案】历史:1.4《古代的经济政策》(新人教版必修2)第2页

  封建社会不同时期,作用各有侧重。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为主。

  三、"海禁"和"闭关锁国"

  1.明代的"海禁":

  (1)原因:① 。

  (2)内容: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3)实质:② 。

  2.清初厉行"海禁":

  (1)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③ 。

  (2)内容:A禁止官民私自出海;B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3.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A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B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C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2)内容: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并不是④ 海外贸易。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时只开⑤ 一处通商,并设立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3)后果:A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C"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重点突破

  1.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1)基本类型: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2)变动趋势:①一方面:大地主、大官僚和贵族不断地兼并土地。其结果是:地主阶级控制了大量土地;农民无以为生;封建统治力量严重削弱;进而导致了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爆发,旧王朝往往迅速溃灭。②另一方面: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中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利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调整的基本点在于: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以恢复生产,稳定统治。但封建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这样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就难以避免。

  2.正确认识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从根本上来讲,它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

  (1)基本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及目的:①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②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③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①"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②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③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④歧视商人。⑤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后果: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 评价"重农抑商"政策:①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②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巩固新兴地主政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如:对秦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秦国,农业是经济基础,保证了封建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