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教案5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教案5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1、 从最近的公共自行车说开去。

2、出示"上海四洋场马路胜景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传统与近代的交通工具。 结合所学,读图思考。

从生活现象导入,引发兴趣。

解读历史图画,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一、

铁路的发展

1、 出示英国铁路发展以及在尝试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材料,谈话引导学生分析。

1870年,英国铁路通车里程长达15500英里,约占最后通车里数的70%以上。至此,英国很少再有远离铁路交通线的地方了,囊括全英的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建成。

--古尔维西,《铁路与英国经济》

1865年8月,英人杜兰德,以小铁路一条,长可里许,敷于京师永宁门外平地,以小汽车驶其上,迅疾如飞。京师人诧所未闻, 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几至大变。旋经步军统领衙门饬令拆卸,群疑始息。

--李岳瑞《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

2、 出示吴淞铁路的相关史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层层分析解读,进行课堂调查分析,突破难点。

材料一: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不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

--岳麓版经济史,67页

(赎回铁路后)李鸿章坚持"另招华商股份承办";而当上海、江湾、吴淞三处商民145名联名向沈葆桢呈请承办吴淞铁路时,却被沈葆桢断然拒绝了。沈的意见很明确,买断银一旦付清,立即拆除铁路。

--苏生文,《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167页

材料二:(沈葆桢个人简历)1820年,沈葆桢出生于福建侯官读书人家庭。少时他是林则徐阁楼上书房的常客,在这里,他览阅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作,在与舅舅的交谈中也开始对"洋务"二字产生了最处的了解。

1867年,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一上任即建船坞及机器厂,并附设艺童学堂。造成船舰20艘,分布各海口。

1874年,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开始了他在台湾的近代化倡导之路。

1875年,沈葆桢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督办南洋海防,扩充南洋水师,参与经营轮船招商局,派船政学堂学生赴英法留学。

材料三:"电线、铁路皆中国数年后不能自已之事,吴淞则非其地。洋人所以不患亏本者,冀中国许其起卸进出口货物耳,不告而擅为之,于国体有损,即买归中国(就要拆除),断无自乱关章,以开漏税之端。"(《沈文肃公牍》,559页)

"费钱买之,又必费钱续之,且必仍用其人"..."购回之款,出于何地?岁修之款,出于何地?亏垫之款,出于何地?到久不支时,必曰'中国泥关章之为害也,能于吴淞卸货,必不赔矣'。(列强)于长江两岸购地试造,阻之则曰'有上海成案可循',不南至川滇,北至关陇不止。中国何从费此巨款向其购回,将来亦终于听其自造,此买而续之之害也。"(《沈文肃公牍》,389页)

材料四:1898年,在吴淞铁路原路基的基础上又重新筑成了铁路(淞沪铁路),此时距吴淞铁路拆除已过了21年。考虑到清政府也正是这个时候才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吴淞(淞沪)铁路的拆和建,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化迟误的一个缩影。让国人痛心的是,1898年铁路重建的时候,国家主权的丧失,不仅没有比1877年减少,反而是大大地增加了。

教师出示材料,及时点拨引导分析。

3、 简要讲述铁路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4、 出示地图,引导学生分析近代铁路发展特点。

1、读材料,回顾所学,理解时代背景。感受国人对铁路的态度并思考原因。

2、依据以上材料,谈对收回铁路以及沈葆桢拆除铁路的认识。

参与课堂调查

对沈葆桢拆除铁路一事,你的态度是

A.反对,不该拆除。

B.支持,应该拆除。

C.不理解,但沈思想守旧愚昧。

D.有疑惑,拆除或有合理之处。

3、依据以上材料,再谈谈你对沈葆桢的印象。

参与课堂调查

对沈葆桢拆除铁路一事,你的态度是

A.反对,不该拆除。

B.支持,应该拆除。

C.不理解,但沈思想守旧愚昧。

D.有疑惑,拆除或有合理之处。

4、 依据以上材料,分析概括沈葆桢拆除吴淞铁路的原因。

参与课堂调查

对沈葆桢拆除铁路一事,你的态度是

A.反对,不该拆除。

B.支持,应该拆除。

C.不理解,但沈思想守旧愚昧。

D.有疑惑,拆除或有合理之处。

参与课堂调查

对沈葆桢拆除铁路一事,你的态度是

A.反对,不该拆除。

B.支持,应该拆除。

C.不理解,但沈思想守旧愚昧。

D.有疑惑,拆除或有合理之处。

阅读史料,分析交流,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能够感受到近代维护国家主权和近代化之间二律背反的苦涩,理解铁路建设之艰难,学习以更加审慎的眼光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听、思考,了解铁路发展的主要历程。

解读地图,分析特点。

联系所学,建立时空背景。

通过一个案例,选择有冲突性的史料展示历史细节,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层层递进的思考,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的学科素养。

利用IPAD技术,在解读四组史料后进行四次同题调查,展示选择结果,学生思考解释每次不同选择的原因,教师及时点拨引导,最终认识到半殖民地下的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近代化之间二律背反的苦涩;体会到中国自主建设铁路延伸之艰难;学习以审慎的历史眼光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训练解读地图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