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铁路。不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
--岳麓版经济史,67页
(赎回铁路后)李鸿章坚持"另招华商股份承办";而当上海、江湾、吴淞三处商民145名联名向沈葆桢呈请承办吴淞铁路时,却被沈葆桢断然拒绝了。沈的意见很明确,买断银一旦付清,立即拆除铁路。
--苏生文,《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167页
材料二:(沈葆桢个人简历)1820年,沈葆桢出生于福建侯官读书人家庭。少时他是林则徐阁楼上书房的常客,在这里,他览阅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作,在与舅舅的交谈中也开始对"洋务"二字产生了最处的了解。
1867年,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一上任即建船坞及机器厂,并附设艺童学堂。造成船舰20艘,分布各海口。
1874年,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开始了他在台湾的近代化倡导之路。
1875年,沈葆桢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督办南洋海防,扩充南洋水师,参与经营轮船招商局,派船政学堂学生赴英法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