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从生物圈到细胞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从生物圈到细胞 教案第2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理念]

  实施新课程目标,结合"互动-发生式"课堂教学课题,进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通过互动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的转变。

[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回顾引导法、推理探究法、观察-讨论-归纳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等方法。

2. 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法、分析归纳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复习引导法导入新课

1. 教师利用PPT展示学生初中接触过的各种细胞图片(动物细胞、植物细胞、草履虫细胞等),引导学生复习回顾说出各细胞名称。

2. 教师利用PPT展示除上述细胞之外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图片。

观察PPT中图片,回忆初中生物学知识,回答教师问题。 由学生已熟悉的细胞导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各种各样的细胞图片,直观形象,色彩鲜明,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1)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 教师展示SARS病毒、H7N9病毒、HIV病毒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回答:病毒有没有细胞结构?从而完成知识建构:

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 教师设疑:病毒的生命活动能离开细胞吗?

教师利用Flash介绍病毒的生活和繁殖过程,通过引导分析,使学生得出结论:

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4) 教师设疑:草履虫的生命活动能离开细胞吗?

教师首先利用图片举例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而后介绍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特点,通过引导分析,使学生自主得出结论:

单细胞生物本身就是一个细胞,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5) 教师设疑: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

(6) 教师利用小视频介绍胎儿的形成与发育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得出结论:

人的生殖发育离不开细胞。

(7)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精子和卵细胞是亲子代之间一换物质传递的桥梁,使学生自主得出结论:

人的遗传和变异离不开细胞。

同时,教师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孝顺之情。

(8) 教师提问:人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其基本单位是什么?此外,教师点拨,除神经调节以外,主要还有体液调节,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离不开细胞。

(9) 教师总结上述三点,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0) 教师总结以上所述3点,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并完成知识建构:

不管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还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其生命活动均离不开细胞。

(11) 教师提问:能不能说出除上述之外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例子?"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观察病毒结构示意图,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在教师引导下回答教师问题。

在教师引导分析下,结合初中所学知识,自主得出结论。

跟随教师引导,回答教师问题,并自主得出相应结论。

小组讨论交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例子。

学生自主分析完成知识建构。

利用Flash介绍病毒的生活和繁殖过程,直观形象,学生易于理解。

利用小视频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采用问题串的方式,层层深入,使学生自然容易理解,并自主得出结论。

先分后总,学生综合上述结论,自然而然完成知识建构。

在学生刚刚完成知识建构的基础之上,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