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老师,你很动情。你感染了我们大家,我们被不知不觉感动了。
师:那么,老师为什么很动情?
一生:你很了解杜甫,很了解这首诗。
师:了解还是理解?
生:理解。
师:对,要想读好,首先得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我们常说一句话,叫做"文如--"
生:文如其人。
师:"言为--"
生:言为心声。
师:我有这样一个观点,不知对不对?即,要想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你就把你自己当成作者,化身为其人,就当这首诗或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写的。老师在读这首诗时就真是这样想的,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我就站在长江边上,衣衫褴楼,蓬头垢面,登高望远,怀想家乡,思念亲人,牵挂祖国,同时更凄凉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这一辈子。
所以,读好一首诗,理解--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谓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板书:理性地把握)这应是诵读好的一个前提。
可是,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你们并没有跟我一样非常理性地。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呀,你们为什么也读得这么好呢?(课堂中一时沉寂。学生都陷入思考)
一生:我们被你开头的描述感动了。
一生:你开头的描述,非常凄凉,再加上我们一想像,挺难受的,就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了。
一生:我们不知不觉就进入到一种意境中去了。
师:对,老师形象而动情的语言描述,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老师力图造成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