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优质课《2.3耳和听觉》教案教学设计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优质课《2.3耳和听觉》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

  问题:

  (投影:ppt7一只蜜蜂从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蜜蜂的发声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以内,而蝴蝶的发声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简要介绍人和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和发声频率范围,根据蝴蝶的发声频率范围和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来说明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超声和次声的介绍:

  (投影:ppt8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赫兹的称为次声。

  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称为次声波(人耳都听不见)

  超声波:反射定向效果好,穿透力强。

  次声波:传播衰减慢,传播很远 )

  (投影:ppt9投影展示各种声波的用途。)

  2. 响度

  (引入)还是刚才的两位同学,男同学大声唱,女同学轻声唱,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再就两位唱歌时声音的不同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和辨析,引入声音强弱即响度的学习。

  (板书:2. 响度)

  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投影:ppt10科学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如"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响度大;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们说它响度小。)

  演示:投影台面上都有一只队鼓(通过放在投影机把振动放大),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又要怎样做呢?请学生来操作,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思考,勇敢说出自己的猜想,根据猜想进行检验。"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能设计出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吗?让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方法。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学生操作: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换个声源,情况又会怎样?各小组都有音叉和带细绳的乒乓球,怎样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呢?学生先回答,教师评价,最后学生实验。

  (投影:ppt10科学上把声源的振动幅度大小称为振幅,振幅是指声源的振动幅度大小

  轻敲:声音小,响度小;重敲:声音大,响度大。)

  人站在距发声体远近不同的地方响度如何?

  实验:

  (投影:ppt11录音机放歌曲,近听、远听实验,远听:声音小,响度小;近听:声音大,响度大。)

  (投影:ppt12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和远近有关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3)与不同的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