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概括: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6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课后作业】
1.教材第7页练习二3、4、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3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在运算中的作用。
3.掌握有余数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口算:
150+90 43-0 0×135 0+50 52-25 0÷12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28+570÷3×2 112-47×2
【新课讲授】
知识点1 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观察发现:观察下列各式,并计算出结果,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23+0= 456+0= 567-0= 336-336=
234+0= 125×0= 0÷27= 76×0=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例如:
7+0=7,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