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朗读,发现朗读问题。
三、疏通文意:
1、明确学习要求:
(1)理解课文字词,把疑难问题记下来。
(2)理解课文结构思路和中心。
2、小组自主学习、讨论:
(1)结合工具书和课文注解疏通文意。
(2)小组讨论解答疑难问题,组长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3、小组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教师补充。
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重点词语。
通假字:曾=增 衡=横 拂=弼
词类活用:苦:使......受苦; 劳:使......劳累; 饿:使......经受饥饿之苦;
动:使......惊动 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使......坚韧
古今义: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 举:古义:被举用;今义:举起;
征:古义:征验; 今义:出征; 喻:古义:了解; 今义:比喻。
虚词:于:①在;②从;③给;④由于
一词多义: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四、文章探究:
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文章第一段例举的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
(1)他们出身卑微,
(2)他们历经了苦难的磨练,
(3)他们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成就。
2、文章举的这几个例子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引出下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起过渡作用
4、作者认为要成就人才要经历那些磨难?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些?
5、学习了课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朗读、背诵。
六、板书
第1段: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 (举例论证)-----引出问题这些事例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
第2段: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理论证)---- 提出问题
第3段: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 (对比论证)-----分析问题(正面)和(反面)
第4段: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独成一段,鲜明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