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寓言两则 主备 成丽 辅备
三年级教研
课时
二课时 【资料补充】
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中国古代寓言大量见于诸子作品和史书里,最早载有完整寓言故事的书是《墨子》。诸子散文中,《庄子》寓言最多,全书共三十二篇,寓言占了很大部分。在史传文学中,《战国策》语言最多,完整的寓言有三四十篇。除这两部书外,《韩非子》《孟子》《吕氏春秋》等书,也有不少流传久远的著名寓言。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历史资料的整理。它先按国家来分类,在一国之中,再按着事件的先后加以编排。其中所记的事情,都没有具体年代,各篇之间也互不连贯。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上自战国初期,下至秦朝统一六国,反映了当时政治、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面貌。
童话和寓言的区别:寓言和童话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相同之处是他们的故事都是虚构,故事中的主人公即可以使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其他东西和现象,都具有教育意义。不同的是,寓言比较短小,语言简练、朴素,重在教育和讽刺,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话,它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童话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