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四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四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教案第3页

  这种民族团结政策加强了唐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也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6)中外交往频繁:

设立专门机构鸿胪寺接待外宾;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对各国使者,以礼相待;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也成了世界性的大都会。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佛教、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高僧玄奘去天竺取经;朝鲜、日本僧人来唐游学,朝鲜、日本深受汉文化影响。

  这种开放的对外政策,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也使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作用,促进了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尤其是朝鲜的新罗、日本的"大化改新"。

4、影响与评价:

贞观年间,唐太宗采取的各项积极措施,不仅形成了"贞观之治"繁荣局面,其政治经济制度、用人政策和民族政策等一直影响、贯穿到武则天统治时期和唐玄宗统治前期,为唐朝的持续发展和"开元之治"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贞观之治调整统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力求长治久安.但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

(四)评价唐太宗

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 :

  是否有利国家统一; 是否保持政治安定; 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促进文化繁荣; 是否促进民族融合; 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唐太宗自己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功大过微德未污。"

 历史评价:功大于过。晚年少于纳谏,大修宫殿,难免一些过失,享乐思想做法滋生。封建社会走向强盛时期的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关于太宗治国之道,《贞观纪要》为后代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

 奢侈现象: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

一、 师生交流、探究点拨

合作探究1在宫廷的内争中,类似玄武门之变的事情是否带有普遍性?

提示:带有普遍性。在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往往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皇位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只能在嫡长子一支中往下传,从而把宗法制度运用到皇帝制度中来。但这一原则常常遭到破坏,因而在宫廷中经常会出现一幕又一幕子杀父、兄杀弟、弟杀兄、叔杀侄一类的争夺皇位的丑剧,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政治现象。玄武门之变的性质就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但是,对于此类事件,我们既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的历史评价。

合作探究2综合归纳概括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原因及特点

(1)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①中央集权巩固,有稳定、统一的政治环境;②唐朝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