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教案: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教案: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第2页

课堂探究 探究一:人口分布

问题1:读教材表1-3-1、1-3-2、和1-3-3,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

问题2:读教材图1-3-3,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原因 。

(多媒体展示:"中国降水量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中国地形图"和"中国主要铁路")

辩论赛:

创设情境:你的理想居住地选择在东部还是西部?说出理由?

教师通过点评,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学生自主讨论,将表格内容转化为简洁的文字叙述。

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学生参与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整体参与,在小组交流中掌握科学的图文转换方法。

1.引领学生通过材料分析和生活经验感悟地理,丰富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展示学生特长,让学生体验自身价值及成功的快乐。 小结承转 伴随着人口的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那么,我们的地球能承受人口的持续增长吗?我国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呢? 课堂探究 探究二: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示意图)

问题1: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

问题2: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多媒体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影响东、西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资料。)

全班活动:全班分为两组,A组(西部代表),B组(东部代表)。

活动内容:各组介绍本区的资源、科技水平、文化和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的情况以及这些因素的变化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 学生读图分析总结。

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合作,包括组内合作和组外合作,以充分的理由说明问题。在活动中也可提出疑问,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培养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直观教学不再是仅仅有教师完成,而是由学生参与完成,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完成对知识的吸收、运用和创造。 精讲点拨 1.从概念及实质上理解二者的区别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是一个警戒值。

人口合理容量:强调在保障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是一个合理值。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

二者与制约因素的相关性表现

(1)不确定性:制约因素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2)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 回扣导入

学以致用 复活节岛的悲剧说明了什么?

(提示:复活节岛的悲剧充分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过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就会造成生态破坏,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那么,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插入"微课"--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两个案例。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结合"微课"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见。 通过师生间平等的对话,让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测评 针对学习目标,定量练习。 学生自主练习,小组内讨论结果,解决疑问。 对当堂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