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整理二 南方地区
图 形 读图思考 (1)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是什么?
提示:巫山。
(2)武夷山、南岭分别是哪些地理单元的分界线?哪些水系的分水岭?
提示:武夷山是浙闽丘陵与江南丘陵的分界线,闽江水系与赣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是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1.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与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特征
①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C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南丘陵。
②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A四川盆地、B云贵高原。
(3)气候: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4)水文特征:河湖众多;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较小。
2.农业
(1)耕作业:水田农业为主,一年两熟到三熟,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2)林果业:热带、亚热带的经济林木和水果。
(3)养殖业:淡水养殖和桑蚕养殖。
3.交通运输
(1)水运发达:内河航线主要是长江、珠江和京杭运河;上海和广州是我国主要的海港。
(2)铁路运输呈"两横六纵"分布。
"两横":①沪杭-浙赣-湘黔-贵昆;
②黎湛-南昆线。
"六纵":③京沪线,④京九线,⑤京广线,⑥焦柳线,⑦襄渝-川黔线,⑧宝成-成昆线。
4.资源与工业
(1)资源:常规能源短缺,但水能、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
(2)三大工业地带--经济特征鲜明。
①沿长江工业地带;以沪宁杭工业基地为龙头。
②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以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为核心。
③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区(带):能源资源性工业占优势。
考点一|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发展条件:
(1)有利条件。
①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黑土肥沃;②夏季日照长,热量充足;③纬度较高,冬季积雪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④河流众多,水源充足;⑤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2)不利条件。
①东北地区全年生长期短,总热量相对不足,农作物的熟制只能达到一年一熟;②受寒潮影响大;③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草原和沼泽,导致生态恶化。
2.华北平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1)有利条件。
①多数地方属于暖温带,热量条件较丰富,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光照资源充足,降水集中;②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
(2)不利条件。
①降水不够充沛,灌溉水源不足,降水多集中于7、8月份;②容易引起春旱,春季多大风和沙尘天气,以及低温冻害;
③地势低洼地区容易产生盐碱地。
(3)华北春旱严重的原因。
①夏秋多雨,冬季和春季少雨;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③春季多大风天气,加剧了水分蒸发。
(4)华北盐碱地形成的原因。
①气候条件:华北平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②地形条件:华北平原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