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汉末(177-217)文学家。17岁避长安之乱到荆州,于春日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抒写去国远游,感世伤时的慨叹。
1.诗人用王粲和贾谊两个典故,用意何在?
以贾谊、王粲自比,才高志远而不得施展。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作者应博学鸿词科试而名落孙山;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
2.赏析"虚""更"的表达作用。
"虚""更"字抒发志不得展的悲慨之情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1.注释:
永忆:总在想着年老辞官,归隐江湖。
回天地:回天转地的伟大功业。
2.如何理解这两句表达的志向。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窘,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意为,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两者似相反,实相成。因为如果没有永忆江湖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宦,哪里还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