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第3页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4)朗读四自然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