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3 专题八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3 专题八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 教案第2页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丹纳(法国艺术评论家)   学做思一、文学艺术潮流的背景是什么?

  导学:为什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会出现交融趋势?

  导做: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

  

  导思:1、经济: 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政治:两次世界大战及十月革命的影响

  学做思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是如何发展的?

  导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发展在文学、音乐、美术方面有什么表现?(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导做:阅读153-158页

  导思:(一)、世界的文学

  1、欧美文学

  英国:乔治•萧伯纳 《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这一时期,欧美文学继续散发着光彩。在欧洲,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凭借其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他本人也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美国:(1)19世纪末 马克•吐温 欧•亨利 杰克•伦敦

   (2)20世纪初 德莱塞 海明威

   海明威是个传奇人物,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因此作品中的人物不少是藐视死亡的勇士。《太阳照旧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成为描写两次世界大战的名篇。其代表作《老人与海》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艰苦搏斗,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寓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这种创作手法则被称为"冰山原则"。

  2、亚非拉国家:泰戈尔(印)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现代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多才多艺,才华超人 。1861年5月7日出生在加尔各答的一个富有的婆罗门种姓地主家庭,他的家庭是当时加尔各答知识界的中心。

  泰戈尔散文诗欣赏:《采果集》节选(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云朵对我说:"我这就消散。"

* 黑夜对我说:"我这就投入火红的朝霞。"

* 痛苦对我说:"我保持深深的沉默,如同他的脚步。"

* 生命对我说:"我在完美中死亡。"

* 大地对我说:"我的光芒每时每刻亲吻着你的思想。"

* 爱情对我说:"时光流逝,但我等着你。"

* 死亡对我说:"我驾驶着你的生命之舟穿越大海。"

  3、无产阶级文学:马克西• 姆高尔基(俄)、鲁迅(中)

   高尔基1868年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木匠家庭。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早年留学日本,当他看见大多数国人的愚昧与麻木时,决定弃医从文,试图用自己的文字来感染和唤醒中国人民,并以此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这部小说借"狂人"之口揭露了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作者借阿Q描绘出了无数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形象。阿Q所谓的"精神胜利法",正表现了被压迫者身上无可救药的精神病态。鲁迅先生希望通过描画这些"沉默的国人的魂灵",来促使人们反省自身,扫除愚昧和麻木,唤起国人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三)、美术的发展 - 毕加索与立体派

   立体派,是进入20世纪以后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现代艺术流派。

  特点:

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

   根据用色的不同,1907年以前毕加索的创作被分为"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1907年前后他受非洲黑人艺术和塞尚绘画的影响,形成了创作生涯中的"黑人时期",代表作有被认为是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的《亚威农少女》,还有《弹曼陀铃的少女》、《少女肖像》以及《有藤椅的静物》等作品。一战后,动荡而悲惨的岁月使毕加索开始重新思考古典世界,他进入了创作的"新古典主义时期"。

   1937年4月,法西斯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镇上的无辜居民惨遭屠杀,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随即拿起画笔,进行构思,并以此事件为题材,创作了震撼画坛的名作《格尔尼卡》。画面采用了立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与风格,描绘了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整个画面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毕加索用他的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因而获得了西班牙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

  画的右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画的左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学做思三、文学艺术的交融有什么影响?

  导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的交融发展有什么影响?

  导做:结合所学,相互讨论

  导思: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取得了共同发展。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特有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鼓舞了人们的斗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