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方程意识。
2、学会解答已知两地的距离和两物体的运行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熟练掌握其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 复习旧知
1、 说一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应用。
(1)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200千米要行几小时?
二、 探索新知
1、 揭示课题。
师:数学与交通密切相联。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2、 创设"结伴出游"的情境。
淘气和笑笑相约出去游玩。
3、 引导学生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一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时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因为淘气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邮局附近。
4、 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第三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主要是要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解题的方法:
(1)用方程解
解:设经过ⅹ分两人相遇。
70ⅹ+50ⅹ=840
120ⅹ=840
ⅹ=7
(2)用算术方法解
因为两个人同时行驶,所以在一分里它们一共行驶了(70+50)米,也就是它们的速度和,行驶的路程是840米,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840÷(70+50)=840÷120=7(分)
三、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说说怎样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四、巩固练习
1、 第1题,先观察图上的信息,让学生估计在何处相遇,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 第2题,先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 知识回顾,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 布置作业
教材第72页"练一练"的第4、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