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第5页

  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三)辨析寓言的现实意义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什么深刻道理?

  明确:本文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四、板书设计

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 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 杂然相许--家人的支持 年且九十--年龄之高 跳往助之--邻人的参与 叩石垦壤,箕畚--工具之简陋 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之单薄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之遥远 笑而止之--智叟之嘲笑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发展的眼光 --对比衬托-- 寓意: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   五、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让学生能够理解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故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在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中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则放在对比烘托手法的分析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起的作用上,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不足之处:其实本课要注意的点挺多的,但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我遗漏了一些知识点,对有的知识点讲解也比较浅,导致学生对课文的掌握不是很透彻,只能通过课后复习来透彻掌握,耽误了学生的时间,以后会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