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 第三章 章末总结 教案(湘教版)
2018-2019学年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 第三章 章末总结 教案(湘教版)第3页

教材P73 活动思考

1.区别:成土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不具备肥力特征,与土壤有本质区别。

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土壤层较厚,而热带荒漠带因为降水少,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较薄;温带湿润地区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较强,风化壳较厚,发育的土壤层较厚;干旱和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较薄。

教材P75 活动探究(上)

1.水稻土是人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特殊土壤,它可以发育在各种自然土壤上。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壤上进行泡水耕耘、排水烤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使大土块散碎,在土粒之间、微团聚体之间还闭蓄着一部分气体,使土壤耕作层具有一种特殊的软糊度,有利于水稻根系的发展。另外通过增施河泥,建造黏重的土壤质地,以利于蓄水种稻。

2.人类活动破坏植被、过度开垦、滥伐森林、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落后的耕作制度、无防护措施的基本建设工程等都会加剧水土流失。

教材P75 活动探究(下)

1.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尤其是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再归还给地表。通过这种物质循环,促成了土壤肥力的形成。

2.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发育而成,冲积土发育程度较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也较好。

3.黄土高原的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它是在第四纪历史时期长期由风力堆积形成的。

教材P77 活动实践

各个地区往往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大多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有关。要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针对各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治理措施,真正做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材P78 活动探究

1.从"合成卫星影像所显示的地球表层差异性"图可以看出,地球陆地表层主要有森林自然带、草原自然带、荒漠自然带等。森林自然带可以分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等。草原自然带可以分为热带稀树草原带和温带草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