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学案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学案第3页

  箭下,人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巢,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 )

    A.春秋战国 B.西汉 C.东汉 D.隋唐

  (B)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坎儿井

  (B)4、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 )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国家分裂的影响

    C.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器、牛耕的出现

  (B)5、"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一有关七仙女和董永美丽传说的唱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这就是 ( )

    A.男耕女织的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B.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C.农民的手工产品只供自己使用 D.刀耕火种是主要耕作方式

  (C)6、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B)7、西欧粮食的收获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罗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发达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

  (C)8、清朝乾隆年间纪晓岚写了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

    A.儒家思想的影响 B.宗法观念的根深蒂固

    C.中国人耕读传统习惯的影响 D.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二、主观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 春秋时楚相孙叔敖在淮河流域修的芍陂,灌溉面积一万多顷;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修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工郑国在秦泾渭水系修的郑国渠,灌溉面积达四万顷,使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材料三 "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氤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