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江雪》教案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江雪》教案第4页

 课堂小结

1.同学们,古诗往往都有这么一个特点,那就是"借景抒情",借景物来抒发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首诗中,渔翁与大自然抗争的形象正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精神写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出示)

   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2.全体起立,咱们齐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

课后习题

《江雪》习题

一、基础题

1.判断下列的意思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空山不见人"的意思是空旷的山谷里没有遇见一个人。( )

 (2)"芙蓉山主人"的意思是拥有芙蓉山的人。( )

 (3)"柴门闻犬吠"中的"犬"是"狗"的意思。( )

 (4)"风雪夜归人"中的"夜归人"是指茅屋的主人。( )

2.比一比,再组词。

  渔( ) 暮( ) 逢( ) 芙( )

  鱼( ) 墓( ) 缝( ) 夫( )

  波( ) 苍( ) 贫( ) 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