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 地带。历史上塞罕坝曾开罔放垦,原始森林句几乎绝 迹。20 世纪 60 年代初 ,内蒙古的风沙紧逼北京城。为 了抵御风沙南侵,1962 年,塞罕 坝林场正式组建 。塞罕坝的条件比同纬度的大部分地方都更不适宜林木生长,树木生长缓慢。但是几十年来,塞罕坝人还 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建成了 世界 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从荒原到林海 的绿色奇迹,同时也发展了 经济,诠 释了"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 的道理。
材料二:塞罕 坝林场及周边区域 示意图( 右图)
(1) 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 4分)
(2) 说明塞罕坝原始森林破坏后,风沙紧逼北京的原因。(8 分)
( 3)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塞罕坝林场树木生长缓慢的原因。(6 分)
(4 ) 请以塞罕坝生态环境的恢复对经济的影响为例,说出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理解。( 6 分)
( 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选考题 、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 的第一题计分。
43.(10 分)[ 旅游地理】
"公路下面是房屋 ,公路上面是房屋,房屋上面 还是房屋"、"停在 8 楼的 2 路汽车" 在山城重庆,这 J 不再是文学虚构,你还会看到:从居民楼内驶过的轻 轨列车、" 牵得怀疑;人生"的波浪形公路( 如右圈所 示) 、《极限挑战》等影视节目'取景地的长江 索道、斑 驳古朴的" 另一个世界" 下浩老街在网络媒体的 追捧下,重庆人熟视无睹的这些地方,快速变脸为全 国闻名的" 网红景点"。
( 1)说说重庆"网红景点"的出现对旅游开发的启示。(6 分)
( 2)"网红景点"往往火得快,冷得也快。指出使"网红景 点" 能持久"保鲜" 的措施。(4分)
44. ( 10 分){ 环境保护】
右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地 区推广的一种"城乡 用水联动模式" 。该模式走城市 以较 低价格采购农业灌溉退水 ,作为 工业生产 用水和生活用水;城市污水经处理后产 生 的中水(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 , 由相关部门统筹分配 ,限量供给于农业萨灌 溉。
(1) 分析干旱地区农业灌溉退水对下游水 体的主要危害 (6分)
(2) 说出中水限量用于农业灌溉的好处 。(4 分)
2019 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B 2.D 3.C
[解析] 第 1 题,设问是"整合重组"的好处而非"搬迁的目的"; 整合重组不等于体制改革;企业活动的目的是盈利,而非改变当地产业结构,且单纯整合 重组对于一个区域产业结构影响不大;整合重组有利于企业更好地配置和利用资源,集合 优势,更好地推进自身研发转型,以提高技术水平。
第 2 题,初期阶段艺术企业没有集聚; 艺术与工业基础关联不大;早期该地为工业区,距离城区市场较远;早期由于该地为废弃 工业区,地价低而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成规模租用,十分适合资金紧缺的年轻艺术家。
第 3 题,该地目前以艺术企业为主,污染不大;艺术区的发展不能仅追求经济价值,还需要传 承精神文化;在艺术区引进重化工业显然不妥;艺术创作的持续发展需要宽松恰当的体制 环境来激发活力。
4.C 5.D
[解析]
第 4 题,丙城市的经济总量指数增大,说明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对 上升,但是人口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