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的径迹,产生的新核质量大电离作用强,所以径迹粗而短,故A是新核径迹,质子电离作用弱一些,贯穿作用强,所以细而长的径迹是质子的径迹,所以正确选项为D。
4.用中子轰击铝27,产生钠24和X粒子,钠24具有放射性,它衰变后生成镁24,则X粒子和钠的衰变过程分别是( )
A.质子,α衰变 B.电子,α衰变
C.α粒子,β衰变 D.正电子,β衰变
解析:选C 根据核反应方程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粒子的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所以X为α粒子,钠24衰变后生成镁24,质量数不变,所以只能是β衰变,故只有C正确。
5.(多选)有关放射性同位素P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与X互为同位素
B.P与其同位素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C.用P制成化合物后它的半衰期变长
D.含有P的磷肥释放正电子,可用作示踪原子,观察磷肥对植物的影响
解析:选BD 同位素应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故A错;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B对;元素的半衰期与其所处的状态无关,C错;放射性同位素可作为示踪原子,故D对。
6.在中子、质子、电子、正电子、α粒子中选出一个适当的粒子,分别填在下列核反应式的横线上。
(1)U→Th+________;
(2)Be+He→C+________;
(3)Th→Pa+________;
(4)P→Si+________;
(5)U+________→Sr+Xe+10n;
(6)N+He→O+________。
解析:在核反应过程中,遵循反应前后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规律。对参与反应的所有基本粒子采用左下角(电荷数)配平,左上角(质量数)配平。未知粒子可根据其电荷数和质量数确定。如(1)中电荷数为92-90=2,质量数为238-234=4,由此可知为α粒子(He),同理确定其他粒子分别为:中子(n),电子(e),正电子(e),中子(n),质子(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