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学案: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
【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学案: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第1页

  

章末整合

                 

  专题一 东北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1.东北区自然资源特点与评价

  (1)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本区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南部辽南地区处于暖温带北缘,北部大兴安岭北坡为寒温带。≥10℃积温自南向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大部分地区,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兴安盟和哲里木盟、延吉盆地多为2 400℃~3 000℃。吉林省西南部、赤峰市和辽宁各地在3 000℃以上,南部沿海可达3 600℃。北部大小兴安岭山区低于2 400℃,最北端在1 500℃以下。平原地区均可种植玉米、水稻、大豆等喜温作物,一年一熟。热量资源丰富的辽南和辽西是我国早熟棉花的栽培北界,苹果仅适于辽东半岛和辽西栽培。北部地区、大兴安岭北部仅适于春小麦和早熟大豆的种植。农业气候上最大的缺点是低温冷害,它是作物产量不高不稳的主要影响因素。低湿冷害年,作物平均减产约13%~35%。本区降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生长期降水量(5~9月)东南部山区多达900毫米以上,西部地区仅350毫米左右,重点产粮区松辽平原在500毫米左右,三江平原大部分地区为400~450毫米。该区小麦、大豆、玉米三大作物需水量一般为350~500毫米。由此来看,正常年份生长季节降水量基本上可以满足旱田作物的需要。

  (2)农业资源丰富,质量好。①土地资源。山地和平原兼有,各占一半,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长白山与辽东丘陵,以马蹄形环抱着中央的松辽平原,东北角为三江平原,西北角为呼伦贝尔高原。本区土地资源有下面的显著特点:一是耕地面积大且比较肥沃。全区耕地面积1 920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6%,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7%;人均耕地面积0.17公顷,每农业人口占有耕地近0.3公顷,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其次分布于山前台地及山间谷地。耕地垂直分布的上限,一般为海拔500米,高者可达800米。耕地土壤比较肥沃,尤其是黑土、黑钙土、草甸黑土和草甸土,都有深厚的暗色表土层,有机质和氮元素含量丰富;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5%~7.5%,氮元素含量为0.15%~0.35%,是我国耕层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使本区成为我国最好的一熟制作物种植区和商品粮基地。二是本区尚有较多的荒地资源。全区可开垦的荒地面积超过600万公顷,以黑龙江省为最多,其次分布在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盟东部等地。②森林资源。东北区是我国主要的森林分布地带和重点林区,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位居我国三大林区之首。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森林覆盖率均在50%以上,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17 858方立方米,占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的50%。主要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等针叶树,以及柏、桦、栎、椴、水曲柳等阔叶树,其中针叶树的比重占1/3。③天然草地资源。本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北部和松嫩平原西部。呼伦贝尔草原和科尔沁草原是目前亚欧大陆保存较好的三大优良草场之一。

  (3)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北区水资源的特点是东丰西欠,北多南少,总量属中等,人均占有量少,相当于全国人均值的72.5%。

  (4)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东北区矿种比较齐全,已发现有120个矿种,已探明总量的有100余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达45种。

  2.东北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东北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那种认为"土地资源丰富,可以随意开发利用"的观点是错误的。东北土地资源的开发还要特别注意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湿地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是重要的动物栖息地,又可提供粮食、肉类、水产、药材等物质资源。湿地资源遭破坏,会带来水环境污染、加重土壤沙化和盐碱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资源急剧减少等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今后的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不能靠垦殖湿地以扩大耕地规模来实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