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38、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识记8个生字。正确描写6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
2、学习边读边想,初步懂得山里的桃花为什么开的迟。
3、学习少年沈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识记8给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懂得山里的桃花为什么开的迟,学习少年沈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手段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
教学流程 一、欣赏古诗,引入课文。
1、媒体出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边听师读古诗边看图。
2、再跟着老师轻声读古诗。
3、媒体出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齐读诗句,读准"芳、寺"两个生字的读音。
(2)"芳菲"指的是花草。
(3)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4、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四月百花都凋谢了,而山寺里桃花才刚刚盛开。
二、初步了解沈括。
1、媒体出示:沈括是我国北宋时代的一位科学家。他写了一本很有名的著作《梦溪笔谈》。
2、读句子,说说你对沈括有了什么了解?
3、少年时代的沈括对诗中描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也就是山里的桃花开得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4、媒体出示课题:44、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齐读课题)
三、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试着完成填空。
媒体出示:一天,( )到山上( ),看到那里的桃花( )。当大家下山时,感到有点( )。沈括明白了,说:"( )"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文中的词语:芳菲 山寺 凋谢 枯萎 院子 棉袄 茂盛 七嘴八舌 凉飕飕 约
(2)比一比,组词
芳( ) 院( ) 枯( )
芬( ) 原( ) 桔( )
(3)交流填空填写内容。(媒体出示填空答案。)
三、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你觉得沈括是个怎样的人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的2-6小节,边读边想。
交流板书:爱动脑筋
2、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沈括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用直线划出沈括想的句子。
媒体出示:同样是桃花,为什么开的时间不一样呢?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
3、谁能读出沈括认真思考的语气来?(指名读,齐读)
4、在什么情况下,沈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引读,生跟读。)
沈括读到的古诗中说四月百花都凋谢了,而山寺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沈括朝窗外一瞧,看见......他想:......他觉得很奇怪,就约了几个小伙伴到山上去看桃花。果然......他又想:......沈括确实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
5、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用曲线划出有关句子。
媒体出示:山里的地势比平原高,气温低,所以桃花才开得迟啊!
(1)齐读句子。
(2)师问:桃花开得迟,是因为......
6、沈括遇到了问题,他又是怎样解决的?在组长的带领下再来读读2-6小节,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
媒体出示:
问:他觉得很奇怪,就去问妈妈。(遇到问题,去问一些有经验的人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板书:多问
看:沈括听了,就约了几个小伙伴到山上去看桃花。(遇到问题,自己去发现、去找到答案)
明白:一阵风吹来,大家感到有点凉飕飕的,沈括赶紧披上了小棉袄。走到山下,又暖和了。这时,沈括......(沈括一直在思考,一下子明白了)
板书:勤思
7、小结:遇到问题,沈括爱想。而且有了问题还要去解决问题,正因为这样,沈括长大后成了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齐读全文,用一个词语说说沈括是个怎样的人?
( )的沈括
2、读准词语:
芳菲 山寺 凋谢 枯萎 院子
棉袄 茂盛 七嘴八舌 凉飕飕
3、写字指导:重点:袄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1)学了课文后,你能说说沈括是怎样弄明白"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这个道理的?
(2)生活中,你对哪些自然现象产生过疑问?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2、作业
(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
盛开 凋谢 院子 棉袄 果然 平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