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3.2生物群落的构成(2)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3.2生物群落的构成(2)教案第1页



科目: 生物 教师: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

单元(章节)课题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 本节课题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1、说出研究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方法。

2、描述群落重点种间关系。

3、描述群落的结构 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⑵说出 研究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

⑴能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并能据所得数据进行准确计算。

⑵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难点:⑴理解生物群落的组成。 ⑵理解生态位的概念。 ⑶研究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⑷生物群落的结构。 提炼的课题 生物群落的结构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教材,练习册,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修改 导入新课:种间关系指什么呢?

  捕食:(多媒体展示牛吃草、狮子捕食斑马、猞猁捕食雪兔、猪笼草等图片及加拿大北方森林中90多年间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提问: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得出两者关系为捕食。

  提问:如果猞猁消失了,雪兔数量会怎么变化?由此可见猞猁对整个群落的稳定起什么作用?

  分析:雪兔是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食。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用板书画出数学坐标图表示捕食关系图。

  寄生与互利共生

  

  由于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各生物种群在群落中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于是群落就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

  展示森林中植物在垂直结构上明显的分层现象的图片,引出群落的垂直结构的概念,再展示森林中动物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的图片,讲解森林中动物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适当讲解高山、池塘分层的实例。

  引导学生讨论:

  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由于其本身高度决定的)

  (受其食物、栖息条件的制约)

  3. 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例,如:农村种田时,在玉米的下层栽种菜豆,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垂直结构的意义就是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

  水平结构:讲解群落的水平结构及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的因素。列举群落水平结构的事例(如:受水制约,芦苇、泽泻等水生植物与松、杉、柏树以及仙人掌、沙棘等植物分布不同;鸭子、青蛙与鹰、黄羊、沙鼠等动物生活环境不同。受温度影响,从赤道往北,森林群落的分布为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针叶林等)[]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别:从概念及原因两方面分析。

  通过习题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