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人教A版必修5第二章第三节)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A版)中第二章第三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是数列的基本概念和等差数列知识的延续,也是后续学习积分、极限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该数学模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体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教学价值;通过介绍高斯求和的故事,向学生渗透人文价值与情感教育价值;通过求和公式的选用、变用与拓展来体现数学课堂的方法价值、应用价值、类比价值;这些价值的渗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目标和目标解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并能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了解倒序相加法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中,探究得到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进一步体会特殊与一般、化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组)等重要数学思想;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公式的过程中,运算求解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得到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高斯成长经历的了解,体会他的奉献精神和治学态度,借鉴他的思维方式,培养严谨、细致、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学习态度。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分析,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求和问题
三、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也对高斯算法有所了解,这都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但是高斯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尾配对法引出倒序相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因为首尾配对法还需要分奇数、偶数两种情况讨论,偶数的情况学生相对较为熟悉,也更容易掌握;奇数的情况时,学生对配对后的项数及剩下的中间项较容易产生错误。为了帮助学生扫清该障碍,避免分类讨论而引入倒序相加法,可以设计以下两个环节。其一是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在原来的图形旁边再放置一个倒置的图形,让学生再来观察图形的特征,从形的角度获得倒序相加法的思路,该方法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其二是从形到数启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我们知道,当项数为偶数时可以直接凑成整数对,那么对于任意的正整数项数n而言,如何能让它转化为偶数呢?",给出充裕的时间交流、讨论后,师生共同探究分析得出结论:"任何一个正整数的偶数倍一定是偶数,且2倍是最简单的方法",教师因势利导再问"如何才能刚好凑对呢?",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把另外一组和的顺序倒置再相加,而进一步理解倒序相加法的原理,该方法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及数学的严谨。两个环节相辅相成,从数形两个方面很好的诠释了倒序相加法,既直观又严谨。
在公式应用环节中,项数的确定是学生学习中的又一障碍,如求和1+3+5+7+...+2n-3=?.学生很容易直接把项数n代入公式而出现错误,这是由于前一节课通项公式an=a1+(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