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作品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汉代因避宣帝讳,写作孙卿。荀子早年曾游学于诸国,广泛接触各派学说。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因为德高望重,曾三次被推为祭酒。晚年到楚国,春申君黄歇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令。失官后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2.写作背景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宇宙观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肯定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政治上,他主张礼治法治并用。一方面仍很重视"王道",提倡"礼义";同时主张"法后王",同意武力兼并天下,用法禁、刑赏治理国家。所以他的一些思想又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即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这本身仍是唯心主义的。但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义教化、学习改造获得的。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积善成德",成为有知识有修养的人。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人定胜天"吗
在人类的干预下,2000年前曾与荀子同时生活在地球上的110种哺乳动物、139种鸟类现已荡然无存,其中三分之一是近50年灭绝的。可见,人口的急剧膨胀,是以大批生物物种灭绝为代价的。
我们不应归咎于提出"人定胜天"的荀子,我们又该归咎于谁呢?
还是将忏悔的十字架戴在"人类"的胸前吧!
请注意,我们是在一艘飘荡于无限空间的"飞船"上,这艘飞船目前已是千疮百孔。如果我们七十多亿乘客都"义愤填膺"地抡起"征服自然"的板斧,愚蠢地"向地球开战",我们这艘"飞船"还能安全航行吗?如果人人竞相盲目地去"胜天",我们会不会遭到灭顶之灾?设想一下:因为要征服自然,我们失去了新鲜的空气、明朗的清晨、恬静的湖泊和绿色的山峦,失去了云雀的欢歌、孔雀的彩屏、皎洁的月光和两岸的猿声......那么最后,是我们征服了自然,还是自然剥夺了人类的生存权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