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继肯选集
林继肯选集封面图

林继肯选集

林继肯, 著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600.0

书籍简介:

本选集共分为七卷,收录林继肯发表的文章80余篇、著作10余部,是作者60余年辛勤笔耕的成果,真实记录了作者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之路。本选集收集的文章和著作大部分都集中研究货币理论、货币流通、货币政策,具有内在的逻辑性。作者立足本国国情,批判吸收西方的经济金融理论和经验。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作者的研究都是立足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并合理吸收西方经济金融方面取得的成果,为中国金融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作者介绍:

林继肯,男,汉族,1930年5月出生,浙江省青田县人,1952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金融系,分配到东北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任教,一直到现在。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1986年6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59年被评为沈阳市先进工作者,1964.年被评为大连市先进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担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教材工作委员会委员,财政部学位委员会委员。 出版的书籍有: 1.《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问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64。 2.《货币流通规律问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65。 3.《货币流通与银行计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 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发行》,中国金融出版社,1985。 5.《货币流通管理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6。 6.《货币流通的调节和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7.《稳定通货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 8.《稳定通货论选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9.《社会主义货币银行学》(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10.《货币流通供应管理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 11.《稳定通货续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12.《货币金融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3.《货币数量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14.《中国金融学教育与金融学科发展》(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15.《货币神奇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16.翻译《银行管理》,[美]詹姆斯·B.贝克斯莱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7。

书籍目录:

第一卷

货币理论

货币流通

货币数量

第二卷

货币政策

信用

银行

经济

教学研究

第三卷

货币流通与银行计划

社会主义货币银行学

第四卷

货币流通管理学

货币供应管理学

第五卷

货币流通规律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发行

货币流通的调节和管理

第六卷

稳定通货论

稳定通货续论

第七卷

货币数量新论

货币神奇论

内容摘要:

《林继肯选集(共7卷)》包括:《林继肯选集(第一卷)》、《林继肯选集(第二卷)》、《林继肯选集(第三卷)》、《林继肯选集(第四卷)》、《林继肯选集(第五卷)》、《林继肯选集(第六卷)》、《林继肯选集(第七卷)》。
第一卷、第二卷收录的论文,是从我发表的百余篇论文中选择出来的。我开始发表经济论文是在大学时代,在当时全国唯一的经济杂志《经济周报》上发表了4篇,第二卷收录了其中的1篇,以后陆续在各报刊发表了论文。从收录的文章中,可以看到我一生走过的教学和科研的道路,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读书、教书、写书”,乐在其中。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刚刚30岁出头,是我的创作热情最高、科研成果最多的黄金时期,可惜好景不长!接着就陷入“十年内乱”时期,被迫中断了科学研究,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使我重逢生机。1981年春天,在报刊上又一次见到我的文章——《坚持货币的经济发行》,但是,此时时间已经过去了16年,我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思想最活跃、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却白白浪费了!
1990年,我去美国作访问教授,进行了学术交流,在美国的图书馆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不仅思想豁然开朗,而且视野也开阔了许多。
我给自己晚年提出的任务是,重新研究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和金融理论,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吸收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对西方的经济和金融理论进行评论。第一卷收录的《对通货膨胀若干问题的重新思考》、《货币需求问题上的分歧与我见》、《货币“五力”论》,就是这些年来探索的成果。
本选集凝聚了我多少个晨练时的苦思,多少次海滨散步时的漫想,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探索。
第三卷、第四卷收集的教材是东北财经大学金融教研室集体劳动的成果,也是教学工作中经验的结晶。《货币流通与银行计划》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兄弟院校集体编写的,指定由我担任编写组组长并负责总纂。《货币流通管理学》是我自1954年开始讲授这门课程后,多年编写讲义逐步形成的。
第三卷、第四卷的教材是我校金融教研室集体劳动的成果,也是教学工作中经验的结晶。《货币流通与银行计划》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组织兄弟院校集体编写的,指定由我担任编写组组长并负责总纂。我从1954年开始担任货币流通管理学课程的讲授,《货币流通管理学》是在多年编写讲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我是一直主张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始终要保持通货的稳定。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要不要搞通货膨胀,在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所以,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写了《稳定通货论》。
1990年,我去美国作访问教授,在图书馆阅览了国外的资料,研究了主要国家的情况,又继续写了《稳定通货续论》,进一步论证我的保持通货稳定的思想。
要正确对待西方的经济理论和经验,对西方科学的金融理论和先进经验,一定要很好地学习和吸收,马克思主义是讲继承和批判的,但是,要结合中国的实际,要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西风劲吹时,我就想写一本怎样正确对待西方金融理论的书,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写《货币数量新论》,因为货币数量论在西方金融理论中是最主要的、影响最广的理论。
近些年来,看到有极少数官员搞权钱交易落马,社会上极少数人追求货币家破人亡,所以,写了《货币神奇论》,其实,这本书是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见到的社会现象研究货币的本质,也是一本“货币本质论”。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苏联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的无产阶级专政,存在着“货币自然稳定论”,否认要对货币流通进行调节和管理。
针对上述理论,写了《货币流通规律问题》。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又写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发行》、《货币流通的调节和管理》。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林继肯选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4954510
如需购买下载《林继肯选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金融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0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6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林继肯选集是中国金融出版社于201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822-53 的主题关于 货币-研究-中国-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