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56.0
本书是一本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学研究著作。以“扬州清曲”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中国传统音乐“稳态特征”的表现和形成缘由。第一、二两章以扬州清曲的两个主体曲牌〔满江红〕和〔南调〕为分析对象,对其结构内部特征和不同场合下的应用状况作了详细深入的考察。第三章从口传文化独特的传承方式考察中,追寻了扬州清曲这些稳态特征的形成缘由。
导言
一、研究动机
二、解题
三、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领域研究情况综述
四、关于本书的研究方法和使用材料的说明
五、本书前期准备工作简介
六、本书的研究思路及章节安排
七、本书部分术语说明
第一章 主体曲牌(满江红)的音乐形态
第一节 完整(满江红)曲牌的音乐结构分析
第二节 相同演唱者在不同曲目中演唱的(满江红)
第三节 不同演唱者在相同曲目中演唱的(满江红)
第四节 不同演唱者在不同曲目中演唱的(满江红)
第五节 更广范围的考察(满江红)
一、南京白局中的(满江红)
二、清淮小曲中的(满江红)
三、盐城牌子曲中的(满江红)
四、海州牌子曲中的(满江红)
五、徐州丝弦中的(满江红)
六、江南牌子曲中的(满江红)
七、民间器乐曲中的(满江红)
第六节 更广范围的考察(满江红)(续)
一、湖南丝弦中的(满江红)、(淮调)
二、河南鼓子曲中的(满江红)
三、安徽淮词(满江红调)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一章 谱例
第二章 主体曲牌(南调)的音乐形态
第一节 (南调)的音乐结构形式
第二节 不同人演唱相同曲目中的(南调)
第三节 相同演唱者演唱不同曲目的(南调)及不同时候演唱相同曲
目的(南调)
第四节 不同演唱者演唱不同曲目中的(南调)
第五节 更广范围的观察(南调)
——江苏其他牌子曲类曲种中的(南调)
第六节 更广范围的观察(南调)(续)
一、湖北长阳南曲中的(寄生)
二、单弦牌子曲中的(寄生草)
三、四川清音中的(寄生调)
四、广西文场中的(寄生草)
五、昆曲中的(寄生草)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谱例
第三章 扬州清曲传承机制考察
——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形成缘由探析
第一节 “口传心授”是扬州清曲基本的传承方式
一、艺人的回忆
二、口传音乐的形态特征——根据“口头程式理论”作出的推导
第二节 书面形式在扬州清曲传承中所起的作用
一、辅助记词
二、辅助记曲
第三节 扬州清曲音乐传承中的规约性机制
一、“曲会”——严格规范的传承机制
二、强调“板眼”、“摆字”
第四节 扬州清曲传承中积沉的审美取向:尊重传统、保守求稳
一、清曲艺人艺术观的表现种种
二、两种不同文化类属之间的思想冲突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江苏卷(上)》所载扬州清曲套曲曲牌接续规律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上海卷(下)》所载扬州清曲套曲曲牌接续规律
附录二 采访时间地点列表
附录三 部分采访记录稿
后记
《高校社科文库: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是一本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学研究著作。以“扬州清曲”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中国传统音乐“稳态特征”的表现和形成缘由。
第一、二两章以扬州清曲的两个主体曲牌〔满江红〕和〔南调〕为分析对象,采用谱例比较、范式描写、抽样统计等定量与定性的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结构内部特征和不同场合下的应用状况作了详细深入的考察,发现两个曲牌的结构内部,是由许多层次不等的重复材料“常备片语”构成,即“材料稳态”;两个曲牌在不同的运用场合下,所呈现出的不是随不同的场合作结构上的调整,而是保持结构的稳固不变。第三章从口传文化独特的传承方式考察中,追寻了扬州清曲这些稳态特征的形成缘由,认为“材料稳态”是由口传文化的一般特性决定的;而“结构稳态”则是由扬州清曲传承中独特的规约性机制,即以“曲会”等作为扬州清曲严格规范的传承方式、以及传承中对“板眼”、“摆字”等艺术要素的严格强调等因素造成的。论文进而认为这与中国传统音乐“高文化特点”有关,使得“曲调考证”命题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