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本书为作者记录北京奥运工程建设的纪实性作品。作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广泛采访了著名奥运建筑“鸟巢”、“水立方”等中外设计师和工程建设人员百余人,描绘了他们在建设奥运场馆中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和文化理念,展现了在奥运场馆建设中,中西文化结合、碰撞所创造的新的美学风范,以及中西建筑设计师在合作中所建立的友谊。全书有精美彩色照片百余幅。作品不仅内容丰富、扎实,充满理性思考,而且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纪实叙述模式,采用了不同人物、不同视角、不同侧面的多声部叙述方式,使作品本身呈现出了某种“建筑”的特征。
工地一金
工地二木
工地三水
工地四火
工地五土
工地六壁
工地七窗
工地八顶
工地九石
工地十门
工地十一建
工地十二筑
补遗(代后记)
参考文献
后记
《说文解字》:楠,完衣也。从衣甫声。补缀漏逸,补缀乾坤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诗.小雅》遗:弃予如遗。注解:言忘去不复存省也。
实际忘记是不可能的,即便忘记也不等于不存在。再说忘记了,假如有一天您又想起来呢。
补遗不是打补丁,更不是狗尾续貂,补遗是修饰,是装饰,是成长,是一幢建筑貌似完成之后的必需。
为这本书,在撰写采访阅读结构的过程中,不仅享受到创作的乐趣还享受到创造的乐趣。这种非常的享受,还体现它夹杂着痛苦焦灼和迷茫的时段。享受如时空是分格的,不是平常一般意义说的有高低上下区别;享受对于大家是平等的,我只占棋盘中的一格。至于结果如何,再看。站在一格里,就像占据一个根据地。根据地意味着在自由的天地,可以精心炮制,可以四面出击,可以胡作非为,可以异想天开。
异想天开,就会顾此失彼,补遗是绝对不可以缺少的。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那叫遗传。老天赋予人类的最大优点,就是想象。想象和看见事物,是认识的根本。
遗簪坠履,丢掉旧有的东西,也意味着捡起更多。有的时候,捡起的恰恰是自己曾经丢弃的。谁也不敢保证丢弃的就全不好,捡起来的就有用。所以对补遗,不要抱有成见。遗弃俊才就不一样了,未来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亡羊补牢,伯乐慧眼,是补遗的一个好办法。在这个社会,有才能而未被发现或重用的人,有得是。受埋没而不为世所知的贤人,也多得很。古人把这种现象叫做:遗珠弃璧。怎么成伯乐?怎么长慧眼?我就不知道了。
世界之浑浊,恰如天地之初,所以古人有遗世一说。遗世,常见于活人对逝者的挽辞。遗弃人世之事,遗弃世间的烦恼,这就讲究了。不说尘世弃人,却说人弃尘世,有些意思。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建筑是造字?是在大地上书写的文字?是写给宇宙观看的文字?这一说法让我异想天开。假如一幢建筑是一篇文字的话,地球外的生命会在太空俯瞰阅读。建筑的语言就可以与之交流,把地球上的信息传达。这么看建筑的功能,不仅仅只是居住、运动、景观了……
人类在建筑上的问题,一直在提醒人类的发展方向。那天我正在蹲厕所,听到新闻:国内某座古城的城墙有四百年的历史了,在某一天的修整中发现,是“豆腐渣工程”。建筑行业的偷工减料者,一定在偷偷摸摸地笑。这些承上启下的××,心安理得了吧?!心安理得吧,空子总是有的,缝子也是不可避免的。建筑,会得心应手地把它使用起来。后来也听说某某桥梁坍塌,某某纪念碑墙溃散。有一说:桥梁、广场、纪念碑、纪念塔等,不能算是建筑,那么桥梁建筑美学该放在哪里?若如白天仓所说,建筑是在大地上的造字,桥梁可以是感叹号、省略号;纪念碑可以是逗号、顿号。
友人偶得20世纪40年代初出版的《书学》合订本,拿来与我共享。主编是商(承祚,为清代最后一名探花商衍望次子)、沈(子善)、朱(锦江,是胡小石书法弟子),文信书局印行。四年间共出了五期,每期价格:湘纸25元,川纸16元,为32开本,仅出五期,第三期起由沈子善主编。书中撰文者多艺文学究书论大家,陈立夫的发刊词洋洋洒洒,戴季陶的文字鞭辟入里,还有沈子善、沈尹默等等之大作。《书学》首期于1943年7月发刊。胡小石文章《中国书学史绪论》里居然谈到了建筑,更让我吃惊的是居然谈得那么好:
建筑:中国建筑,不如西方之可持久,若埃及,若希腊,皆有数千年之建筑遗留至今,殷周之明堂灵台,固无寸址可寻,即秦汉之阿房未央,吾尝吊其故墟,亦惟见荒烟蔓草耳。夸中国最伟大之古建筑物者,皆推万里长城,以为建于秦始皇时,实则今之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迄嘉峪关,皆明初防蒙古所造之边墙。秦之长城,其地盖尚远在明城之北数千百里。盖以砖造城,其起甚迟,今之北平城为明成祖永乐中所造,元时北平之大都城,尚用土筑,其材取之涿州,此事详见缪氏《艺风堂文集》辽金元明京城考。赫连勃勃在河套造统万城,蒸土筑之,锥入一寸,便杀筑者。蒸土恐系以土和他物为之,若后人之参糯汁。又今洛阳以西,筑城尚多用土,旅行西北者犹可时时见之。今之所谓台城,人以为即梁武饿死其下者,实非也,此为明初筑南京城时错出之一段。以砖筑城,当始于宋,以之筑室,当广于明,平时所见汉晋古砖,大率皆冢墓中物耳。中国建筑,所以不能持久者实以取材多为土木,土则畏水,木则畏火,偶值骤变,则千门万户之观,一旦悉为灰尘,言建筑史者,仅能于古图书中想见之耳。现存建筑之较古者,当属石阙及塔。如河南嵩山之太室少室二阙,川西之高颐冯焕诸阙,并出汉代。塔之最早者,盖起三国赤乌,北朝及唐,亦多有存者。近如栖霞之隋塔,牛首东山之晚唐塔,皆未全毁,若灵谷寺中之无量殿,世以为梁代物,实不过明仿印度所制而已,塔制出自印度,佛寺造石室,其制亦然。石窟之古者,见于甘肃之邪州及敦煌,山西之大同云冈,河南之洛阳龙门,其时代最先者,出于元魏,实皆取法印度,今孟买东北安疆达之大石窟,规模宏巨,可资参较。此数者以取材料于砖于石,故保存持久。
对胡小石先生文字的舒适阅读,令我疑虑:假若文字是一座建筑的话,胡适首先倡导的中国白话文运动,会不会是一场糟糕的兴建或者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马上我又听到了设计学者的话:白话文革命,给当代中国城市和景观建设以许多启迪。倡导创造白话的城市和白话的景观。尊重平常,回到人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以获得当代中国人的民族身份,重建人地关系的和谐。
90多年,快一个世纪了,客观的社会现实还没有给予应有的裁定。
法国建筑设计师安德鲁设计的北京某建筑,总投资概算为26.88亿人民币,他的事务所竟然得到了总造价的百分之十一。而若是国内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所得仅仅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
只为补遗嘛。用我的一首小诗,作为全文的结束:
抓紧时间去跟建筑交谈吧
你不要以为它没有生命
在那里静悄悄发愣
它的骨头渗透的不是红色的血浆
渗透弥漫出一个蔚蓝色背景
在你的脊梁、肺腑和退化的尾巴根
坠落的星星敲打着欢喜的哀鸣
小心翼翼地去删除放大缩小打开翻转打开好自己折叠的身影打开你充满病毒的信箱让符号让数字让劳苦和从容让血汗让目光让笑颜和欢腾焊接公开成一个长长的记录宣告你我心脏解开了纽扣和拉锁衣领畅通透明的血管公演搭桥的过程背过身去细细倾听
2007年3月27日初稿
2007年5月29日于北京香山别墅二稿
这是一部有关北京奥运场馆、有关2008建筑、有关北京城市建筑和建筑理念的一本书。它并没有效仿主流媒体对奥运场馆建设的歌功颂德,而是全景式、真实地反映了“水立方”、“鸟巢”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引起的争议,以及国内外建筑界对北京奥运场馆和奥运景观的众说纷纭。本书整体风格框架虽然是后现代建筑的结构不拒绝任何流派,突破传统纪实文学的叙述模式,而内在其实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解读目前中国建筑界面临的东西方文化冲突。《觉建筑》的表现手法是用不同人物、不同视角、不同侧面的多声部叙述,使作品呈现出了某种“建筑”的立体特征。并且不拘泥于对建筑问题的讨论,更深入探讨了新一代中国人如何在面向世界的过程中“向自身文化回归”的大课题。书中还配有350余幅图片,全景立体地展示了“鸟巢”等主要奥运场馆的建设历程。这些图片将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和认识奥运的全新角度。 这是一部有关北京奥运建筑、有关2008建筑、有关北京建筑、有关建筑理念的一本书。本书整体风格框架,是后现代建筑的结构不拒绝任何流派,汲古典之长、取现代之长,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纪实文字学的叙述模式,用不同人物、不同视角、不同侧面的多声部叙述,使作品本身呈现出了某种“建筑”的特征。书内约有三百五十余幅图片,全景展示了北京奥运场馆的修建过程。 全书有十一个角色,都是建筑工地的一员,或者说都是建筑需要的材料,如同金木水火土,砖瓦灰沙石。他们发言,他们讲述,他们谈建筑观念,他们表达他们自己。最终体现两个“建筑”,一是物理的,一是精神的。 书中文字展示空间较大,是作者对建筑语言的经历、感触、觉悟。在轻松如散步的话语下,经验地完成了一个思考的、想象的童话。【作者简介】 曾哲,1956年4月生于北京。早年诗歌创作,1980年开始发表小说。1989年至今,断续独自一人游荡,走访了西北西南边境2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呼吸明天》、《峡谷囚徒》,散文集《西路无碑》、《离别北京的天》及诗集《远去的天》等10余部。曾获得过第二、第三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北京市政府文学艺术奖等。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觉建筑·奥运2008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7166702 如需购买下载《觉建筑·奥运2008》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同心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觉建筑·奥运2008是同心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5 的主题关于 纪实文学-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