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民国文化大师的阅世心得
20位民国文化大师的阅世心得封面图

20位民国文化大师的阅世心得

呼志强, 编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5.0

书籍简介:

缺少伟大精神滋养的灵魂是贫弱的、平庸的。我们从呱呱坠地开始就需要不断地从书本中、生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作为我们生命的养分。本书精选20位民国文化大师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这些碎屑凝聚了大师们的生活情趣、情感和智慧,字字句句都是卓越思想的结晶。借助大师们的思想与智慧之光,让我们重温过去、思索未来!

作者介绍:

呼志强,燕赵人士,客居香山。与书为友,以文结缘。投身出版,涉猎广泛,与多家出版社合作,编著过《微历史?风华唐朝》、《历史不忍细嚼》、《国学其实很有趣儿》、《想问就问吧》等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之初——劝君惜取少年时

古人有妙联:“好(三声)读书时不好(四声)读书;好(四声)读书时不好(三声)读书”,它告诉我们青春年少的重要。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时光呢?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不惜时如金。鲁迅、朱自清、徐志摩、傅斯年等,从他们的回忆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惜时如金的。很多人的少年光景错失在成长途中,过去已不可得,为了不再留有遗憾与后悔,就让我们珍惜眼下的时光吧!

蔡元培:《我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

梁启超:《我之为童子时》

夏丏尊:《我的中学生时代》

朱湘:《我的童年》

邹韬奋:《我的母亲》

郁达夫:《水样的春愁》

徐志摩:《孩提时最怕的两件事》

第二章 生活迹——皇天有运我无时

人生就像一场戏,生活中有无耐,也有辉煌,你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生活对你的影响。不要抱怨生活,当年梁启超在日本因为贫困睡过地板;不要抱怨前程,鲁迅

第一章 人之初——劝君惜取少年时

古人有妙联:“好(三声)读书时不好(四声)读书;好(四声)读书时不好(三声)读书”,它告诉我们青春年少的重要。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时光呢?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不惜时如金。鲁迅、朱自清、徐志摩、傅斯年等,从他们的回忆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惜时如金的。很多人的少年光景错失在成长途中,过去已不可得,为了不再留有遗憾与后悔,就让我们珍惜眼下的时光吧!

蔡元培:《我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

梁启超:《我之为童子时》

夏丏尊:《我的中学生时代》

朱湘:《我的童年》

邹韬奋:《我的母亲》

郁达夫:《水样的春愁》

徐志摩:《孩提时最怕的两件事》

第二章 生活迹——皇天有运我无时

人生就像一场戏,生活中有无耐,也有辉煌,你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生活对你的影响。不要抱怨生活,当年梁启超在日本因为贫困睡过地板;不要抱怨前程,鲁迅

为了志向把辫子留在了日本;不要埋怨心不坚定,李叔同曾经断食修炼……

生活中有苦也有乐、有喜也有悲、有得也有失,拥有一颗达观、开朗的心,就会使平凡暗淡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梁启超:《给女儿思顺的信》

梁启超:《在徐志摩、陆小曼婚礼上的训词》

鲁迅:《我的第一位师傅》

鲁迅:《辫子留存日本》

蔡元培:《蔡元培自传》

夏丏尊:《谈吃》

许地山:《牛津的书虫》

第三章 工作途——吾辈岂是蓬蒿人

有人说“上班就像旧社会的婚姻,明明不喜欢却还要在一起长相厮守”。对于工作,很多人不是很喜欢,但是迫于生计,也要去做。那旧社会的上班族是什么样的状况呢?当年,朱自清为了糊口也曾到春晖教学。工作不只是我们“营生”的手段,也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郁达夫与创造社,戴望舒与《星座》副刊,他们就是把兴趣与职业结合起来,取得了大的成就。干一行爱一行,既然工作着,就把它做好吧!

梁启超:《在与司法部部员举行的谈话会的讲话》

蔡元培:《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

夏丏尊:《紧张气氛的回忆》

戴望舒:《十年前的〈星岛〉和〈星座〉》

邹韬奋:《一种有趣味的工作》

郁达夫:《我的写作》

徐志摩:《编辑副刊》

第四章 伉俪情——一寸相思一寸灰

人世间最宝贵的有三情——亲情、友情和爱情。孤家寡人一个,除了权势、地位,一无所有,这样的人有何幸福可言?这不仅在现代,在民国时期也如此,如严复、

蔡元培、郁达夫、徐志摩等,他们与妻子之间也是珠联璧合、伉俪情深,看看严复的《与夫人朱明丽书》,蔡元培的《挽夫人王昭联》,郁达夫的《初识王映霞之时》,还有风流才子徐志摩的《爱眉小札》,无一不流露出他们对另一半的真情实感,如今读来,尤为感动!

严复:《与夫人朱明丽书》

梁启超:《写给夫人李蕙仙的信》

蔡元培:《挽夫人王昭联》

蔡元培:《祭亡妻黄仲玉》

朱湘:《寄霓君》

许地山:《旅印家书》

徐志摩:《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

第五章 忆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待

世间很多东西都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失去,后悔、懊恼、愧疚也于事无补,孝敬父母更是如此。当我们拥有了可以孝顺父母的能力的时候,有的父母已经吃不动也穿不了,有的父母甚至已经远离了尘世。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待,只有孝顺是不能等待的。

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为父母做点事,用实际的行动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和感激,而不要总是把爱埋在心里。看看大师的回忆父母的文章,珍惜身边的父母恩情吧!

闻一多:《致父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石评梅:《母亲》

石评梅:《爆竹声中的除夕》

萧红:《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感情的碎片》

萧红:《镀金的学说》

第六章 念旧友——劝君更进一杯酒

生命里或许可以没有感动、没有成功,也可以没有其他的东西,但不能没有朋友。

夏丏尊与弘一和尚相交,朱自清与叶圣陶的相知,刘半农与弟弟刘天华的亲情,无一不是友情的楷模。

朋友也许只是你生命中某段时间的一个过客,但因为这份缘起缘灭,使得生命变得更加美丽起来,朋友的情感更加生动和珍贵。即使没有将来又有何妨?至少,曾经我与你一起走过朋友的路。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鲁迅:《范爱农》

蔡元培:《记鲁迅先生轶事》

蔡元培:《刘半农先生不死》

夏丏尊:《我的畏友弘一和尚》

朱湘:《梦苇的死》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傅斯年:《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

第七章 友朋书——尽日伤心人不见

在交通、通信不发达的时代,书信是最便捷和最普及的文字交流媒介,朋友间多通过书信交往,从中品味出朋友的真诚、睿智与高明。

当今,网络、电话、短信凭借它的方便快捷优势几乎代替了书信,那些书信传情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过去了的书信时代,过去了的纸笔时代,过去了的友朋书!

再品读一下那些大师来往的书信吧,它们依旧魅力无穷,令人百读不厌。

严复:《与张百熙书》

鲁迅:《个人获奖与改造国民性的关系——致台静农》

鲁迅:《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致〈文学月报〉编辑的一封信》

蔡元培:《致孙中山电》

戴望舒:《致艾青》

梁遇春:《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

钱玄同:《回语堂的信》

第八章 众生像——可怜身上衣正单

黄包车、命相家、叫卖声、打弹子……那些旧日人们很熟悉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从人们眼中消失了,只是有些老年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成为他们怀旧的话题。

过去人们生活条件差,住不好,吃不饱,和现在比是天壤之别,我们从那些大师的文章中一窥过去生活的鳞爪,感叹之余,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生活,不管人生将来怎么样,都要认真对待每一天。

夏丏尊:《黄包车礼赞》

夏丏尊:《命相家》

梁遇春:《谈“流浪汉”》

刘半农:《好聪明的北平商人》

刘半农:《谨防扒手!!!》

刘半农:《老实说了吧》

徐志摩:《泰戈尔来华》

傅斯年:《汪贼与倭寇——一个心理的分解》

第九章 教育谈——为谁辛苦为谁甜

教育乃千秋之大业,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而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民国时期是最灿烂的时期之一,也是现在教育界比较推崇的时期。

说到民国教育,大家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灿若群星的大师:严复提倡读经,梁启超曾谈到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刘半农提倡人格教育,邹韬奋提倡国文课的推广……通过他们,我们可以发现民国教育的成功之处,其中有很多值得如今的人们借鉴和学习。

严复:《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在环球中国学生会演说》

梁启超:《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

蔡元培:《教育界之恐慌及救济方法》

蔡元培:《在爱丁堡中国学生会及学术研究会欢迎会演说词》

钱玄同:《青年与古书》

刘半农:《我眼睛里所看见的孔德学校》

邹韬奋:《大声疾呼的国文课》

傅斯年:《教育崩溃之原因》

第十章 学术辨——雏凤清于老凤声

辩论学源于希腊,当时有着自由论辩的风尚,这种风气也促进了希腊的学术发展。在学术问题的研究中,辩论是在所难免的。在辩论中折中别人的观点,不是大师,只是老师。看看民国大师们的学术辩解,语言犀利,论据老道,这才是真正的大师范儿。

拉开时空的距离,今天看来,民国当时虽体系薄弱,学术芜杂纷乱,但大师们有见地、有血性、有创造力,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颇有建树,并不落后于现代。

严复:《天演论》自序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在黄埔军官学校讲》

夏丏尊:《对了米莱的〈晚钟〉》

夏丏尊:《蟋蟀之话》

李叔同:《切莫误解佛教》

闻一多:《电影是不是艺术?》

许地山:《近三百年来底中国女装》导言

第十一章 随感录——不记人间落叶时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忽略了很多,失去了对生活的感悟,失去了对自己、对他人的关注。来去匆匆的忙碌,让我们无时所感。忽略了“生命的力量”,更体会不到“思想的伟大”。

人生活在世间,不能是一具毫无情趣、毫无理念的躯壳,抽出一些时间看看大师们的人生感悟,大师们是如何感悟晚夏的花与叶,感悟冬日的初雪,感悟生命的璀璨,感悟人生的缤纷……

梁启超:《在东南大学课毕做告别演讲》

鲁迅:《“给我一条光”》

鲁迅:《老调子已经唱完——在香港青年会讲》

鲁迅:《我的遗嘱:死》

蔡元培:《我的读书经验》

夏丏尊:《早老者的忏悔》

夏丏尊:《阮玲玉的死》

第十二章 悟人生——尔曹身与名俱灭

世人总以为外面的世界很宽、很大,而不知内心的世界更大、更宽。

人生的长度是有限的,你我都不能拓展生命的长度,那我们只能增加生命的宽度。

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就是增加了生命的宽度。

所以我们都要努力地活,认真地活,活好我们的每一天。你的人生你掌控,你的人生你做主,你的人生你负责。做好自己人生的主人,做自己命运的掌舵者。当某一天我们离开时,就可以说:这个世界我来过。

严复:《遗嘱》

梁启超:《学问之趣味》

蔡元培:《中国大学四周年纪念演说词》

李叔同:《泉州开元慈儿院讲录》

梁遇春:《“春朝”一刻值千金》

朱湘:《说诙谐》

朱自清:《匆匆》

第十三章 抗战记——我以我血荐轩辕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文人悲愤于国土沦丧,强敌入侵,痛恨自己不能效命疆场杀敌报国,只好以笔为刀枪,和日本鬼子及汉奸进行搏斗,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生命。

这些可敬的文化勇士,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大义凛然、不屈不挠地以自己所能尽力的方式,抗击了日寇,伸张了民族正气。他们坚持捍卫真理,不为强暴所屈,用鲜血书写了中国文化史、抗战史上的一页。

邹韬奋:《上海血战抗日记》

邹韬奋:《至忠极勇的前线战士——前线慰劳观感之一》

郁达夫:《沪战中的生活》

朱自清:《北平沦陷那一天》

傅斯年:《日寇与热河平津》

傅斯年:《中国人做人的机会到了》

傅斯年:《我替倭奴占了一卦》

第十四章 论国事——岂因祸福避趋之

中国自古以来,文人与政治的关系一直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但是,中国文人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一直没有忘记“文人论政”的本分之责。政治家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一定的认识,也乐于通过文人论政的通道与民意互动。

民国时期,那些文化大师们以国事为己任,以国运为己任,撰文揭露黑暗,抨击丑恶,大力弘扬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品格。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梁启超:《暗杀之罪恶》

梁启超:《上大总统书》

蔡元培:《日本对华政策》

李叔同:《诛卖国贼——不杀熊希龄,不能救吾国》

闻一多:《给西南联大的从军回校同学讲话》

邹韬奋:《怎样恢复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十五章 评社会——东来西去人情薄

雨果言:“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其实,知识分子更是社会的良心。一个社会或国家有着一群有强烈的正义感与勇气的知识分子,将是劈斩邪恶黑爪的利剑。文人可以安贫守道,可以随遇而安,可以不趋炎附势,但是不能脱离社会环境的制约。文人的眼睛不仅要看到不合理,还要把它说出来,这个责任只能文人担当。文人有话语权,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文人对社会更大的责任在进谏,看看那些民国大师激昂慷慨的品论,我们就看到了文化大师对社会的良心。

鲁迅:《花边文学》序言

蔡元培:《洪水与猛兽》

蔡元培:《三八妇女节演说词》

夏丏尊:《中国的实用主义》

夏丏尊:《论单方面的自由离婚》

李叔同:《广告丛谈》

邹韬奋:《留学热中的冷静观》

第十六章 在旅途——夜半钟声到客船

人一生的历程,就是一路不停地出行,在这出行中或悲欢、或沉浮。梁启超的夏威夷游记,戴望舒的航海日记,朱自清在夏日的扬州,邹韬奋到香港的旅程……他们行走在人生的旅程,感悟到了人生的繁杂,有的是快乐,有的是愁闷。人们也许掌握不了前程,但可以掌握自己的快乐。旅途之中,不要让自己的心情搁浅,让快乐开放成岁月的鲜花。因为,人生之中,或走或停,都是风景。

梁启超:《夏威夷游记》

戴望舒:《航海日记》

戴望舒:《在一个边境的站上——西班牙旅行记之三》

邹韬奋:《到香港以后》

许地山:《旅印家书》

郁达夫:《闽游杂记》

石评梅:《武昌的名胜》

第十七章 列国志——风物长宜放眼量

民国时期的留学热潮绝不亚于今日。正是民国前后的留学热潮造就了中国近代史的人才储备库。负笈海外的学子们,个个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精英,出国后也毫不逊色。当时的人们也通过他们的文章,了解了外国的风采:戴望舒眼中的波兰,邹韬奋的巴黎见闻,郁达夫在日本的生活,徐志摩的巴黎印象……

漂洋过海的那一代人已经渐渐远离,但我们仍可以从他们的文章中感受到他们人格的伟岸。他们是学贯中西、兼容世界文明的一代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他们的功绩不可磨灭。

梁启超:《新大陆游记》

夏丏尊:《日本的障子》

戴望舒:《再生的波兰》

邹韬奋:《巴黎的特征》

郁达夫:《日本的文化生活》

徐志摩:《巴黎的鳞爪》

附录:20位民国文化大师生平及成就简介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我们从呱呱坠地开始就需要不断地从书本中、生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作为我们生命的养分。缺少伟大精神滋养的灵魂是贫弱的、平庸的,而心灵导师的选择在生命中无疑具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本书精选20位民国文化大师回忆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这些碎屑凝聚了大师们的生活情趣、情感和智慧,字字句句都是卓越思想的结晶。借助大师的思想与智慧之光,让我们重温过去、思索未来吧!

编辑推荐:

蔡元培:《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
  鲁迅:《辫子留存日本》
  邹韬奋:《一种有趣味的工作》
  许地山:《旅印家书》
  夏丏尊:《谈吃》
  徐志摩:《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
  郁达夫:《我的梦,我的青春》
  闻一多:《电影是不是艺术?》
  ……
  那一代人,无论做学问、讲课、做事情,都是把自己的生命投入进去的,学问、工作,都不是外在于他的,而是和自我生命融为一体的。这样,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使他自身的生命不断获得新生和升华,从中体会、体验到自我生命的意义、价值和欢乐。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20位民国文化大师的阅世心得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6496025
《20位民国文化大师的阅世心得》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纺织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20位民国文化大师的阅世心得是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13.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821-49 的主题关于 人生哲学-通俗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