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8.0
《大学》和《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以前并没有独立成编。南宋理学家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抽出,与《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并为其作章句集注,成《四书章句集注》一书。明清两朝的科举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取,《四书》遂为中国读书人的必修典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中庸》的内容涉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重要特征,是儒家的代表性经典。
前言一《大学》这本书
前言二《中庸》这本书
大学
第一章 大学之道
第二章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第三章 物格而后知至
第四章 所谓诚其意者
第五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第六章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第七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
第八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中庸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
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
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
第四章 子曰:道之不行也
第五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
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
第八章 子曰:回之为人也
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
第十章 子路问“强”
第十一章 子曰:素隐行怪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费而隐
第十三章 子曰:道不远人
第十四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
第十五章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
第十六章 子曰:鬼神之为德
第十七章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
第十八章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
第十九章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第二十章 哀公问政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谓之性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第二十三章 其次致曲
第二十四章 至诚之道
第二十五章 诚者,自成也
第二卜六章 故至诚无息
第二十七章 大哉!圣人之道
第二十八章 子曰:愚而好自用
第二十九章 王天下有三重焉
第三十章 仲尼祖述尧舜
第三十一章 唯天下至圣
第三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
第三十三章 诗曰:衣锦尚纲
附录一 大学章句集注
附录二 中庸章句集注
附录三 大学问
傅佩荣教授的译解注重于澄清概念,回溯孔孟原典,展现一贯之系统,尽量避免抽象或玄奥的术语,由此期望古代“大学”教育的理想再现于今日,成为我们共同寻求的学习目标与修养指南。《中庸》“中庸”即是“用中”,是用中所造就的至德。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篇末提及“子思作中庸”一语。书名“中庸”,取义甚高,因为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表示“中庸”是孔子之前早就存在的至高德行,而百姓长期以来很少能做到。傅佩荣教授在译解《中庸》时,大量引述《论语》与《孟子》的相关语句,并以《易传》的内容互相参照,希望藉借此突凸显本书在儒家学说传承上的特殊地位。《大学》如果算是大学本科生的教材,《中庸》则是研究生的教材,其深度、广度与高度让人叹为观止,值得终身学习、实践及品味。傅佩荣译解的《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特别附录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和《中庸章句集注》以及王阳明的《大学问》,便于读者查考之用。傅佩荣教授的译解注重于澄清概念,回溯孔孟原典,展现一贯之系统,尽量避免抽象或玄奥的术语,由此期望古代“大学”教育的理想再现于今日,成为我们共同寻求的学习目标与修养指南。《中庸》“中庸”即是“用中”,是用中所造就的至德。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篇末提及“子思作中庸”一语。书名“中庸”,取义甚高,因为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表示“中庸”是孔子之前早就存在的至高德行,而百姓长期以来很少能做到。傅佩荣教授在译解《中庸》时,大量引述《论语》与《孟子》的相关语句,并以《易传》的内容互相参照,希望藉借此突凸显本书在儒家学说传承上的特殊地位。《大学》如果算是大学本科生的教材,《中庸》则是研究生的教材,其深度、广度与高度让人叹为观止,值得终身学习、实践及品味。傅佩荣译解的《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特别附录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和《中庸章句集注》以及王阳明的《大学问》,便于读者查考之用。【作者简介】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讲座教授。傅佩荣积极推进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教学特优奖”。出版作品逾百种,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等多项殊荣。近十几年来,他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及国学的演讲和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在华人文化思想界影响深远。2009年6月,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