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
中国近现代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封面图

中国近现代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

王兴平, 等编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9.0

书籍简介:

本书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空间是我国城镇近现代的新城市空间,也是引导近现代中国城镇空间拓展、重组的重要空间类型。相应地,产业空间规划设计也构成了我国近现代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也是城市规划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书在大量搜集相关史料、整理和借鉴相关史志研究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近现代产业空间的发展建设和规划设计史从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历史阶段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其基本分期、梳理了其基本规律和挖掘解析了典型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规划史在专门史研究角度的学术空白。本书可供城乡规划、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规划设计、行政管理和高等教育等专业人员和高校学生参考,也可供各级各类开发区的管理者、政府经济管理、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管理人员使用。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1 产业空间历史研究概论1.1 研究对象与内容1.1.1 概念界定1.1.2 我国近现代产业空间的历史分期1.1.3 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1.2 研究意义与价值1.3 研究综述1.3.1 对产业空间发展史的研究1.3.2 对产业空间规划史的研究1.3.3 产业空间设计与建设史研究综述1.4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1.4.1 研究方法1.4.2 全书基本框架2 中国近代产业空间发展2.1 清末民初时期(1840-1937年)2.1.1 国土与区域层面的产业空间发展2.1.2 城市产业空间的发展2.1.3 产业空间内部的发展2.2 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前(1937-1949年)2.2.1 国土与区域层面的产业空间发展2.2.2 城市产业空间的发展2.2.3 产业空间内部的发展2.3 近代中国特殊地区的产业空间发展2.3.1 中国共产党治理下的红色地区近代产业空间发展与布局2.3.2 伪满洲国地区产业空间的发展2.3.3 台湾地区近代产业空间的发展2.3.4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产业空间发展3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产业空间发展3.1 “一五”时期(1953-1957年)3.1.1 国土层面的产业空间发展3.1.2 城市产业空间的发展3.1.3 产业空间内部的发展3.2 “三线建设”时期(1964-1978年)3.2.1 国土层面的产业空间发展3.2.2 城市产业空问及产业空间内部的发展3.3 “四三方案”时期3.3.1 “四三方案”的产生与总体布局3.3.2 “四三方案”项目的微观布置3.4 台湾地区的现代产业空间发展(1949-1978年)3.4.1 台湾地区工业区发展与总体布局3.4.2 台湾地区出口加工区发展与分布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空间发展4.1 改革开放起步阶段(1978-1991年)4.1.1 国土层面产业空间的发展4.1.2 城市产业空间的发展4.1.3 产业空间内部的发展4.2 全方位开放与市场经济制度建立阶段(1992-2003年)4.2.1 国土层面产业空间的发展4.2.2 城市产业空间的发展4.2.3 产业空间自身的发展4.3 市场经济制度完善与改革开放深化阶段(2003年至今)4.3.1 国土层面产业空间的发展4.3.2 城市产业空间的发展4.3.3 产业空间内部的发展4.4 台湾地区的现代产业空间发展(1980年至今)4.4.1 台湾地区科学T业同区的发展与宏观布局4.4.2 台湾地区企业在岛外的发展4.4.3 台湾地区科学园区的空间发展5 中国近代产业空间规划5.1 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5.1.1 清末时期的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1840-1911年)5.1.2 民国时期的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1912-1949年)5.2 城镇产业空间布局规划5.2.1 清末时期的城镇产业空间布局规划(1840-1911年)5.2.2 民国时期的城镇产业空间布局规划(1912-1949年)5.3 产业空间总体布局规划5.4 小结6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产业空间规划6.1 国土与区域尺度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6.1.1 “五年计划”主导下的国家和区域产业布局规划6.1.2 “区域规划”中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6.2 城镇产业空间布局规划6.2.1 计划经济时期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工业布局规划6.2.2 “一五”计划时期典型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工业布局规划6.2.3 “三线建设”时期典型工业城市的工业布局规划6.3 产业空间总体布局规划6.3.1 “一五”计划时期典型工业区布局规划6.3.2 “大跃进”时期典型工业区布局规划6.3.3 “三线建设”时期典型工业区布局规划6.4 小结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空间规划7.1 国土与区域尺度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7.1.1 国家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中事关产业布局的安排7.1.2 国家综合性的五年计划与规划中的产业空间规划7.1.3 相关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和区域政策、产业政策7.1.4 专门的区域性产业布局规划7.2 城镇产业空间布局规划7.2.1 法定城镇总体规划中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7.2.2 专门的城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7.3 产业空间总体规划7.3.1 对外开放筹划期的工业区规划7.3.2 对外开放试验期的开发区规划7.3.3 对外开放扩大期的开发区规划7.3.4 科学发展时期的开发区规划7.3.5 典型开发区规划编制历程的总结7.4 小结8 中国产业空间设计史8.1 近代产业空间设计8.1.1 近代产业空间设计总体特点8.1.2 清末工厂与工业建筑设计8.1.3 民国工厂与工业建筑设计8.2 计划经济时期产业空间设计8.2.1 “一五”、“二五”时期的产业空间设计8.2.2 “三线建设”时期的产业空间设计8.3 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空间设计8.3.1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园区规划设计8.3.2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建筑设计发展8.3.3 改革开放以来代表性的厂区与工业建筑设计作品8.4 小结9 中国产业空间环境建设史9.1 中国近代产业空间环境建设9.1.1 近代工厂与厂房建设的发展过程9.1.2 建筑施工与营造厂9.1.3 近代工厂建设实例9.2 计划经济时期产业空间环境建设9.2.1 “一五”、“二五”时期的产业空间环境建设9.2.2 “三线建设”时期的工厂建设9.3 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空间环境建设9.3.1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空间环境建设的主要表现9.3.2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建筑发展趋势9.3.3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厂与工业建筑建设实例9.4 小结主要参考文献图片来源表格来源

内容摘要: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城乡空间研究丛书:中国近现代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从近代工业在中国的发展和近代工业产业空间在中国的建设写起,试图描绘出近现代130年间中国工业产业空间的发展建设和规划设计史,包括在全国、地区层面和城市、产业空间内部层面的空间格局、规划设计及其变化的路径和规律,以及形成这些空间规律的历史背景和机制。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空间是我国城镇近现代的新城市空间,也是引导近现代中国城镇空间拓展、重组的重要空间类型。相应地,产业空间规划设计也构成了我国近现代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也是城市规划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城乡空间研究丛书:中国近现代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在大量搜集相关史料、整理和借鉴相关史志研究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近现代产业空间的发展建设和规划设计史从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历史阶段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其基本分期、总结了其基本规律并挖掘解析了典型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规划史在专门史研究角度的学术空白。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城乡空间研究丛书:中国近现代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可供城乡规划学、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规划设计、行政管理和高等教育等专业人员和高校学生参考,也可供各级各类开发区的管理者、政府经济管理、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管理人员使用。【作者简介】王兴平,男,1970年生,陕西宝鸡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城镇化与城乡空间理论、产业发展与城镇产业空间规划方法、创新型城市等。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江苏省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集约型城镇产业空间规划:原理·方法·案例》、《中国城市新产业空间:发展机制与空间组织》等教材和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改革驱动下苏南乡村空间与规划转型初探”、“都市区化:中国城市化的新阶段”等70余篇。获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组织的青年规划师论文竞赛、城市规划管理论文竞赛奖励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等。现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一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一国外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近现代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城乡空间研究
9787564153199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近现代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东南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8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近现代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是东南大学出版社于2014.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429 的主题关于 工业产业-空间规划-历史-中国-近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