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

陈素绢, 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26.0

书籍简介:

我们把太多的关注,投放于教养方式,而忽略了施教人的心理背景。没人指望一个精神病人教育出健康成长的孩子。但我们却一直忽略,任何人都难免存在一些心理的困境,遭遇着一些心理困扰。父母们也不能例外。没有父母能保持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保持着心理的纯净,不被负面的心理动力所干扰,不被负面的情绪所绑架。这就是很多悲剧人生模式不断被下一代复制的原因所在。在这个时代,30岁左右的年轻父母们,带着自身的个性缺陷和成长问题,面对着各种社会发展不均衡带来的生存压力,再加上一些类似于产后抑郁、中年危机等具体问题的纷至沓来,能否心平气和地让教养顺其自然地进行,就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很多孩子出生在一个充满焦虑或者濒临破裂的家庭,很多孩子面对着一个秉持完美主义的高期待的家长,很多孩子被父母用爱的暴力挟持,很多孩子被用过时的经验设计未来的生活方式,很多孩子优秀却感受不到幸福……我们期待的,是当代父母的觉察与自省。认清楚自己的教育行为,哪些是真正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正能量,哪些是出于自己没意识到某种心理动力的驱使,这一点,远远比懂得一种时髦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要。如何整理好自己,给孩子健康的母爱、父爱,让他们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是天赋我们最重要的使命。本书列举当代年轻父母所面临的最有代表性的心理困境,以及他们对教养下一代产生的影响。并给出建议,帮助家长们认清自己的使命,把爱关进理性的笼子里,从情绪、认知、行为模式三个层面,为爱消毒。

作者介绍:

陈素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讲师、525心理网等多家网站特聘资深心理咨询师、儿童心理专栏作家。从事一线教学18年,曾主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课题“家长素质及家庭教育发生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伦理学会德育委员会评为“德育先进工作者”。多年来从事心理咨询、家庭教育辅导和培训工作,通过上万个咨询案例积累了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心理咨询与亲子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著有《三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父母之爱可能是有毒的

——21种典型的“问题爸妈”

1 “爱孩子,就要给他最大的自由”

——过度纵容孩子的父母 002

2 “别出去了,外面危险”

——过度保护孩子的父母 006

3 “你考成这样,我面子往哪儿搁”

——把孩子当“面子”的父母 010

4 别人家的孩子最优秀

——心里装着“别人家的孩子”的父母 014

5“一边玩儿去,别烦我!”

——冷漠型的父母 019

6“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

——爱“随口”说说的父母 023

7“什么事你都做不好”

——过度挑剔的父母 027

8“你疯了,你干吗打孩子”

——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父母 031

9“再不听话我揍你!”

——简单粗暴型的父母 035

10“爸爸在外面有了一个家”

——有婚外情的父母 039

11“看我今天饶得了你”

——情绪化的父母 043

12“宝贝儿,考了前五名给你买……”

——物质奖励型父母 047

13“孩子,将来你要考清华……”

——对孩子期望过高的父母 051

14“我这样做都是为你好!”

——控制欲很强的父母 055

15“爸爸总爱欺负我们”

——搞家庭联盟的父母 059

16“妈妈跟你说多少遍了,你怎么不听呢”

——说教型的父母 063

17“我不闹了,你们别吵架了!”

——当着孩子面吵架的父母 067

18“你爸爸不是好东西”

——婚姻出现问题,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的父母 071

19“你不爱玩那个”

——忽视孩子感受的父母 075

20“你不能这样做,否则……”

——专制型父母 079

21“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

——未参与型父母 084

第二章 消除情绪暴力

——恢复原有教养

1 先处理好情绪,再教育孩子 090

2 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情绪 094

3 自己为自己的情绪做主 098

4 情绪越强烈,越容易了解自己 101

5 放下手中的木偶线,别用情绪控制孩子 105

6 学会角色转换,避免迁怒孩子 109

7 学会幽默、智慧地解决问题 112

8 情绪转化需要改变内在的信念 116

9 母亲负责家庭的“气候”,父亲及时接纳化解母亲的情绪 120

10“停一分钟”,给情绪一个缓冲期 124

11“负面”情绪也是一种能量 128

12 培养情绪的觉知力,让负面情绪自由来去 131

13 恰当的心理暗示,削减急躁情绪 134

14 学会放松自己,做到张弛有度 138

15 卸下情绪伪装,真实表达情绪 142

16 调整情绪,避免用内疚感控制孩子 146

17 疏导情绪,不要压抑情绪 150

第三章 打破认知魔咒

——别用过时的人生经验绑架孩子

1 孩子不是父母捏出的泥人,请尊重孩子的人格 156

2 请放下攀比心,发现孩子的好 160

3“挑剔批评都是为了你好”,是真的吗 164

4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请把自由还给孩子 168

5“孩子,我们相信你”——你知道这句话的力量有多大吗 173

6 别让孩子在赞扬声中“陨落” 177

7 不要让孩子成为“玻璃人”——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 181

8 允许孩子平等沟通,自由表达 185

9 千万不能忽略孩子的内心需要 189

10 自我实现的预言 193

11 我们是否在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 197

12 为什么不敢对孩子放手,你在恐惧什么 201

13 溺爱还是逆爱 206

14 妈妈们应该适当地偷一偷懒 208

15 己所不欲,勿施于孩子 213

16 己所欲,勿施于孩子 217

17 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父母 221

18 告诉孩子,他不是老大——让孩子走下王座 224

第四章 重建行为模式

——别把孩子做成你的修订版

1 修补自己的童年创伤,与孩子一起成长 228

2 好的夫妻关系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233

3 和孩子一起“疯”! 237

4 找回自己,爱孩子爱家人的同时也要爱自己 241

5 爸爸像爸爸,妈妈像妈妈,家庭要有合理的角色定位 245

6 任何教育方法都抵不过一个好的亲子关系 250

7 请尊重孩子的朋友! 254

8 男孩儿归爸爸,女孩儿归妈妈 258

9 担心孩子,不如祝福孩子 262

10 多陪伴孩子,等孩子慢慢长大 266

11 你有自己的梦想吗?和孩子一起追梦吧! 270

12 低声教育孩子,做理智冷静的父母 274

13 给孩子一个拥抱吧! 278

14 避免说“但是”,做智慧父母 282

15 父母要适时对孩子说“不” 286

16 与孩子一起阅读吧! 291

17 做一个高情商的父母,你准备好了吗? 295

内容摘要:

《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是一本指导父母如何通过发现子女身上存在的问题来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教育好子女,并与子女共同成长的书。作者是一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根据真实咨询案例创作了本书,囊括了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遇到的各种困扰。作者把这些问题归纳整理,并一一罗列,通过这种方式指出父母存在的问题,并指导父母如何教育好子女。本书列举了当代年轻父母所面临的很有代表性的心理困境以及他们对教养下一代产生的影响,同时给出合理建议,帮助家长认清自己的使命,把爱关进理性的笼子里,从情绪、认知、行为模式三个层面,为爱消毒。

编辑推荐:

我们把太多的关注,投放于教养方式,而忽略了施教人的心理背景。
  在这个时代,30岁左右的年轻父母们,带着自身的个性缺陷和成长问题,面对着各种社会发展不均衡带来的生存压力,再加上一些类似于产后抑郁、中年危机等具体问题的纷至沓来,能否心平气和地让教养顺其自然地进行,就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们期待的,是当代父母的觉察与自省。认清楚自己的教育行为,哪些是真正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正能量,哪些是出于自己没意识到某种心理动力的驱使。这一点,远远比懂得一种时髦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要。如何整理好自己,给孩子健康的母爱、父爱,让他们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是天赋我们重要的使命。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8203296
《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于2015.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78 的主题关于 家庭教育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