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传统聚落与建筑形态
晋中传统聚落与建筑形态封面图

晋中传统聚落与建筑形态

王鑫,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45.0

书籍简介: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对基本理论和环境要素进行阐述,第三章至第五章进行实证分析,第六章进行拓展论述。

书籍目录:

绪论 / 1

一、研究背景 / 2

1. 城镇化进程 / 2

2. 多元环境要素的共生 / 4

3. 适应性发展的诉求 / 6

二、研究现状概述 / 7

1. 传统聚落样本的归纳总结 / 7

2. 聚落和物质环境的关系 / 10

3. 人文环境中的聚落发展 / 11

4. 环境适应性策略与聚落更新 / 14

第一章 研究内容与概念辨析 / 17

一、研究内容 / 18

1. 晋中地区的范围 / 18

2. 调查案例选择 / 20

3. 研究方法 / 22

二、概念辨析 / 24

1. 环境适应性 / 24

2. 传统聚落 / 28

3. 形态模式 / 32

三、研究主旨和意义 / 36

1. 研究主旨 / 36

2. 研究意义 / 37

X 晋中传统聚落与建筑形态

第二章 晋中传统聚落与建筑的环境要素 / 39

一、聚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 40

1. 聚落、建筑与环境的整体观 / 40

2. 聚落的层级体系 / 42

3. 聚落适应环境的过程 / 43

二、晋中地区的物质环境要素 / 44

1. 气候条件与水系分布 / 44

2. 地形地貌与山脉分布 / 45

3. 植被、耕地与地区资源 / 46

三、晋中地区的人文环境要素 / 48

1. 地区文化的形成 / 48

2. 建置的演化 / 50

3. 交通网络与空间整合 / 52

四、晋中地区聚落环境的分异 / 55

1. 社会结构的变化 / 55

2. 系统化的聚落演变 / 56

3. 亚区域的分布 / 56

五、小结 / 57

第三章 原型与分异:晋中传统聚落的整体形态 / 59

一、传统聚落的文本解读 / 60

1. 认知逻辑 / 60

2. 应对方式 / 63

3. 整体形态的类型 / 65

二、主动式形态的聚落分析 / 68

1. 向周边扩张:太谷县阳邑村 / 68

2. 单向扩张:孝义市宋家庄村 / 72

3. 边沿的更替:孝义市大孝堡村 / 73

4. 分离后的连接:平遥县梁村 / 75

5. 更替中的重置:灵石县冷泉村 / 77

三、受动式形态的聚落分析 / 80

1. 地势引导:柳林县曹家塔村 / 80

2. 地势的转向:柳林县后冯家沟村 / 82

3. 城区引导:阳泉郊区大阳泉村 / 83

4. 吸附与融合:阳泉郊区小河村 / 84

目 录XI

5. 地势限定:晋源区店头村 / 85

四、综合式形态的聚落分析 / 87

1. 限制与扩张:平定县娘子关村 / 87

2. 约束中的平衡:太谷县上安村 / 89

3. 分离与整合:平遥县梁家滩村 / 90

4. 扩张中的更替:灵石县夏门村 / 92

五、整体形态模式解析 / 93

1. 聚落形态参数 / 93

2. 形态演化的趋势 / 96

3. 形态的分布 / 98

4. 形态结构的改变 / 99

六、小结 / 99

第四章 调节与发展:晋中传统聚落的建筑形态

/ 101

一、基本形态与空间组织 / 102

1. 基本形态 / 102

2. 单元格局 / 105

3. 复合式院落 / 107

二、建筑形态的案例解析 / 108

1. A-01:孝义市宋家庄村张家院 / 109

2. A-02:孝义市宋家庄村任家院 / 110

3. A-03:平遥县范家巷五号院 / 112

4. A-04:平遥县段村凤凰街四十四号院 / 113

5. A-05:平遥县段村张氏宅院 / 114

6. A-06:太谷县北洸村三多堂东院 / 116

7. A-07:祁县谷恋村北大街十五号院 / 117

8. A-08:平定县娘子关村兴隆街五十一号院 / 118

9. A-09:阳泉郊区官沟村长庆堂 / 119

10. A-10:阳泉郊区小河村当铺院 / 120

11. A-11:阳泉郊区小河村一百五十号院 / 121

12. A-12:阳泉郊区大阳泉村景元堂 / 122

三、建筑形态的调节因子 / 123

1. 山川地势与围合方式 / 123

2. 物质资源与建造材料 / 124

3. 社群生活与空间聚合 / 125

XII 晋中传统聚落与建筑形态

四、建筑形态的发展模式 / 125

1. 弃与用:空间与诉求的互动 / 125

2. 形与体:建筑形式的更新 / 128

3. 滞与续:精神场所的再现 / 128

五、小结 / 130

第五章 互动与变迁:晋中传统聚落形态的社会

表征 / 133

一、社会形态表征的元素 / 134

1. 社会形态拓扑结构 / 134

2. 集体意志的核心 / 134

3. 日常公共生活 / 136

4. 对外联系与商业活动 / 138

二、聚落社会组织的演化 / 141

1. 概述 / 141

2. 乡约与保甲的结合 / 141

3. 近现代时期的集体化组织 / 142

4. 当代的发展 / 143

三、人口变迁 / 143

1. 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迁移 / 143

2. 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 / 146

3. 二元社会机制下的“乡”“土”分离 / 148

四、聚落的等级规模分布 / 150

1. 分析原理 / 150

2. 等级规模分布 / 150

五、案例解读 / 153

1. 产业调整:交口县诸村 / 153

2. 社区化:汾阳市建昌村 / 155

3. 身份认同:寿阳县宗艾村 / 156

六、小结 / 157

第六章 传统聚落与建筑的适应性发展 / 159

一、环境适应性研究的启示 / 160

1. 形态模式的整合 / 160

2. 调研案例的再阐释 / 160

二、从乡村到城镇:结构性的再解读 / 163

1. 结构性的认知 / 163

2. 结构的空间实现 / 163

3. 对城镇聚落的思考 / 165

三、从聚落到区域:地区性的呈现 / 166

1. 形成原因 / 166

2. 分布特征 / 167

3. 区域的分异 / 169

四、传统聚落的客观现实 / 173

1. 离土去乡的应对 / 173

2. 保护与更新的探讨 / 174

五、小结 / 175

结语 / 177

一、晋中传统聚落与建筑形态模式 / 178

二、本研究的贡献 / 179

三、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 179

附录 传统聚落调查登记表 / 181

参考文献 / 233

后记 / 237

内容摘要:

晋中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传统聚落与建筑遗存丰富。传统聚落与建筑是人类应对环境的空间产物,其形成、发展、演化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要素息息相关。本书从适应性视角展开研究,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晋中传统聚落与建筑形态的外显表征、历时演化、类型辨析等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其形态模式。研究将建筑学、聚落地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方法与适应性理论相结合,从聚落的整体形态、建筑形态、社会形态三方面进行阐释,旨在对聚落与建筑的更新发展、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借鉴。本书可供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研究人员参考,也适合对山西传统聚落有兴趣的读者。

编辑推荐:

本书对晋中传统聚落与建筑形态的外显表征、历史演化、类型辨析等问题进行阐释,通过田野调查分析和归纳其形态模式。
从环境适应性视野切入,以传统聚落和建筑为研究对象,归纳环境要素,探讨聚落的驱动因子如何促使其进行转向与更新,分析聚落和建筑的空间形态和社会形态,通过类型研究总结物质形态形成和发展的深层规律。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晋中传统聚落与建筑形态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地区建筑学系列研究丛书
9787302413400
如需购买下载《晋中传统聚落与建筑形态》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500

书籍信息归属:

晋中传统聚落与建筑形态是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U241.5 的主题关于 民居-建筑形式-研究-晋中地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