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8.0
本书以传记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世界摄影大师布兰特的生平故事和摄影创作历程.
总序
前言
第一章家之源
第二章伤害
第三章瑞士达沃斯:铁钥匙
第四章维也纳:施瓦兹沃德的孩子们
第五章成为摄影师
第六章伊娃
第七章巴黎:与曼.雷在一起
第八章巴黎:社会奇景
第九章巴黎:匈牙利论坛
第十章游荡
第十一章记录英国
第十二章《英国人的家庭生活》:作为人类学家的布兰特
第十三章《英国人的家庭生活》:作为批评家和导演的布兰特
第十四章伦敦的夜晚
第十五章肮脏的20世纪30年代
第十六章成为图片新闻记者
第十七章玛乔丽
第十八章灯火管制和避难处
第十九章大后方和《图片邮报》
第二十章肖像照
第二十一章大地
第二十二章深焦摄影
第二十三章“警察的女儿”
第二十四章新闻摄影事业的结束
第二十五章与伊娃分手
第二十六章《裸体的透视》
第二十七章个人生活
第二十八章诺亚
第二十九章描黑
第三十章最后的岁月
后记
前言
不久前,与浙江摄影出版社蒋恒社长谈起,作为摄影出版文化品种之一。世界摄影家传记值得引进,并推介给国内广大摄影爱好者与各界人士。事过不久,丛书责编就与我联系,告知社里已经决定开发这套世界摄影家传记书系。
于是,我从本人收藏的几十本外国多家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摄影家传记中。先行挑选已经在国内摄影爱好者与读者中有了一定认知度的十多位摄影家的传记读本,提供给出版社选择并联系接洽中文版权。同时,我与出版社也开始寻找合适的译者。这一过程当然会有一些曲折,但总体上进展顺利,现在已经有八本世界摄影家传记的翻译版权已经落实,第一期先推出其中三本。
这套丛书已经洽谈版权并投入翻译的共有八本,涉及八位彪炳摄影史册的世界摄影大师,他们是:安塞尔.亚当斯(美国)、亨利,卡蒂埃一布勒松(法国)、比尔。布兰特(英国)、欧文.布鲁门菲尔德(美籍德国人)、拉兹洛,莫霍利一纳吉(美籍匈牙利人)、爱德华.斯泰肯(美国)、沃克.埃文斯(美国)、优素福,卡什(加拿大)。
这些外国摄影家的创作所涉及的摄影题材和样式包括了风景摄影(亚当斯)、报道摄影(卡蒂埃一布勒松、布兰特)、商业摄影(布鲁门菲尔德)、肖像摄影(斯泰肯、卡什等)、艺术摄影与先锋实验摄影(埃文斯、莫霍利一纳吉)、人体摄影(布兰特)等几乎所有的摄影门类。当然,这里所作的归类并不严格,有的摄影家的摄影实践并不只是固定于一种样式,而是跨越了多种样式,如美国摄影家斯泰肯,既是画意摄影的先驱,也是美国商业摄影最早的弄潮儿,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战事报道摄影的组织者,也是在美国艺术体制中逐步确立现代摄影地位的实际运作者之一。从摄影家的国别看,丛书也包括了欧美各国摄影家,读者可以通过他们的生活与艺术实践了解他们当时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与摄影状况。其中有些人因为战争与政治的原因而多有迁徙,国籍有变,其人生经历本身就足以成书,更不要说再加上其摄影艺术上的赫赫成就。而从传记的写作形式看,既有“一本正经”地按照西方传记格式写作的“正传”(如卡蒂埃一布勒松),也有由摄影家本人撰写的妙趣横生的“自传”(如布鲁门菲尔德),更有严格按照学术要求撰写的学术指向强烈的“评传”(如莫霍利一纳吉)。因此可以说,这批摄影家传记的内容与形式之丰富,实为了解世界摄影史的最佳补充读物,也为我们今后如何撰写这方面的传记提供了标高与范本。
长期以来,国内的摄影读者(至少包括了摄影爱好者、专业摄影工作者、视觉艺术工作者等)对于世界摄影史的了解大多停留于阅读简单通史型读物的状态,无法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国外更新的研究成果,而基础性的可供参考的相关材料几近于无。世界摄影家的中文传记读物,更是寥寥无几,印象中仅有两本中译的罗伯特.卡帕传记。因此,虽然目前也有一些“文化人”想写些与摄影有关的文章,但因为他们所知的有关世界摄影家的“故事”、“逸事”太少,因此,难以涉笔成趣,更遑论敷衍开去。而在摄影教学(可能与摄影史教学关系更大吧)中,相关内容如果没有摄影人物的详尽的创作与人生经历作“引子”与“诱饵”,也会流于空泛。而对于这些摄影大师(可惜传记往往只以大师为写作对象)的创作甘苦,阅读他们的传记不失为一种领悟方式。所谓的摄影史教养,其实也与这种种与摄影有关的历史细节有关。相信这套世界摄影家传记丛书的引进和出版,对于这种状况的改善会有所帮助,同时也会带动中国摄影家传记写作的繁荣。
希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套传记丛书,把本来相对平面的、甚至是干巴巴辞条式叙述的摄影家“标签”,转化为立体的、血肉丰满的生动形象,并进一步加深对于世界摄影史的理解,培养对于摄影史的兴趣。当然,在现有这八本传记的基础上,还要精益求精,争取引进更多、更好的世界摄影大师传记读物与读者见面。感谢丛书各位译者的辛勤工作,感谢浙江摄影出版社蒋恒社长及丛书各位编辑的努力。
2009年3月
本书为《世界摄影大师传记丛书》之一种。该丛书由国内知名摄影史学家、摄影评论家顾铮教授编选而成。 《比尔.布兰特》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喜欢隐藏的、奇特的、才华横溢的、将疾病和痛苦转化为艺术的布兰特。作者保罗.德兰尼深入采访布兰特的亲友,透过布兰特故弄玄虚的神秘,勾勒出他的生活轨迹,揭示出他摄影作品中的感情因素,展现了布兰特的生活和哲学,引导读者去认识、接近一个深层隐藏自我但能敏锐地洞察摄影艺术发展流向的伟大的摄影艺术家。 比尔.布兰特是一个喜欢隐藏的人,而且他也需要这样的隐藏。他呈现给世人的,是一张英国绅士的面孔,人们很容易将之与英国爱斯科赛马场里的普通面孔混淆起来。这张面孔的背后,隐藏着他的深层自我。他拒绝谈论这个自我,千万百计地包裹起这个自我,甚至用各种各样的谎言转移大家对这个“自我”的窥探。现今社会里,很多人都渴望追本溯源,从中获得身份认同。布兰特恰恰相反:他将真实的出身掩埋,与生命中最开始的25年岁月彻底告别,开启一段截然不同的新人生。 布兰特在1927年至1983年间拍摄的5000多幅摄影作品是构成这本传记的基础。我们可以从这些作品中看到拍摄对象、拍摄地点和拍摄时间,从这个角度而言,它们都是有力的证明物。然而,摄影作品不会“主动述说”;只能“被阅读”,并且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风格特征。布兰特在摄影作品里积极回应了艺术流派和个人生活的变化,这无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究他的世界。此外,无论是在维也纳、巴黎还是伦敦,布兰特都能够敏锐地洞察到摄影艺术的发展流向。 布兰特的性格中存在着性反常、否认德国出身以及隐匿自我的倾向,其中最后一项导致他走向了妄想症。作为艺术家,他的风格并不是一尘不变的,相反,他的摄影艺术经历了一连串的风格转变。有些转变,是因为图片新闻摄影在1935年至1957年间的英国大为流行;有些转变,是因为受到曼.雷、布拉塞等摄影家的新技巧的影响。但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却在于布兰特本人的独创性。他的摄影事业,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维也纳照相馆拍照片,终于临死前用哈苏照相机拍裸体照和肖像,其间涉足多种风格迥异的摄影领域,探寻各种可能性的艺术创作。 布兰特有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却从不将自己的镜头演变成宣泄情绪的残酷媒介。他的一生给我们的最大启迪在于疾病和痛苦可以被转化为艺术。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比尔·布兰特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世界摄影大师传记丛书 | ||
9787806867402 如需购买下载《比尔·布兰特》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杭州 | 出版单位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68 | 印数 | 3000 |
比尔·布兰特是浙江摄影出版社于2009.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35.615.72 的主题关于 布兰特,B.(1904~1983)-传记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