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6.0
作者借助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坐标系,把纷繁复杂的电影理论梳理出一个大致清晰的脉络。蒙太奇学派和电影写实主义者的理论思考重心大致上都落在作品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上。作者论者认为作者导演可以在工业体制下的电影作品中留下其特有的印迹,其重点在于艺术家与作品的关系上。结构主义者用文本代替了作品,电影文本被理解为一个显示意识形态运作的场所。
导论
一、柏拉图的幽灵
二、电影观念及其根源
三、研究背景介绍
第一章理念
第一节蒙太奇观念诞生的历史语境
一、苏联电影的诞生语境
二、先锋艺术运动与社会革命的合流
三、破除舞台幻觉和对“高级艺术”的反拨
第二节形式主义和蒙太奇观念的诞生
一、形式主义者的电影思考
二、蒙太奇作为电影的基本属性:电影领域的形式主义思考
第三节蒙太奇与理念
一、杂耍蒙太奇:碎片的狂欢
二、理念的回归与深化
小结
第二章表象
第一节写实主义电影理论的历史语境
一、蒙太奇学派的真实观
二、写实主义电影理论的兴起
第二节作为人类存在复制者的写实主义
一、安德烈.巴赞的理论渊源
二、电影影像本体论
三、蒙太奇与显现真实的电影语言
第三节作为现代社会救赎者的写实主义
一、现代世界日常存在的碎片化
二、作为现代社会救赎者的电影
小结
第三章作者
第一节作者问题的提出
一、作者的历史
二、作者性问题
第二节电影语境中的作者想象
一、电影作者问题的提出
二、作者理论的发展和回应
三、作者论的结构主义化
小结
第四章文本
第一节电影符号学
一、现代电影理论的背景
二、结构主义的电影化
第二节电影与精神分析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电影化
第三节电影与意识形态理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意识形态的新认识
二、意识形态理论的电影化
第四节电影与女性主义
一、女性主义理论的兴起
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蒙太奇学派要用蒙太奇把人们引向充满理性光芒的意义世界;写实主义者则认为电影可以帮助我们在越来越抽象的现代世界中回归到具体的经验现实。 作者论问题显示了电影这门后来艺术与传统高级艺术之间的暧昧关系。推动讨论的是几千年来镌刻在“艺术家”头衔上的神奇光环,还有工业化的电影生产流程所导致的反向推力。 结构主义者对文本生产过程中个人创造性的忽略有效突出了支配性的叙事语法的作用。电影符号学希望在电影中找到类似于语言的深层结构。当这种探索超出文本的界限,它就被理解为一个显现意识形态运作和男权主义踪迹的场所。【作者简介】 冯欣,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博士。1997年至2005年在台州学院中文系任教。2005年起在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其间曾在《电影艺术》等刊物和报纸发表《:正在消失的彼岸》、《叙事的意识形态分析》等论文和学术评论十余万字。目前已经翻译完成美国学者托马斯沙兹(ThomasSchatz)的《好莱坞类型电影》。另外曾经参与写作“电影+”系列丛书、《欧美自然主义的现代阐释》等著作。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电影观念的生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电影研究新思维书系 | ||
9787106030209 《电影观念的生成》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