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草场产权制度变迁研究

西藏草场产权制度变迁研究

范远江, 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阐释了西藏草场产权变迁的原因、路径以及绩效,提出稳定草场所有权、加快草场使用权的流转、适度提高草场规模经营等是推进草场产权制度变革的重要途径。

作者介绍:

范远江,1963年生,男,汉族,重庆市忠县人,经济学博士,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985工程”南亚与中国藏区创新基地兼职副研究员,200年9月考入西华师范大学,2005年6月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9月考入四川大学,2009年6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华东经济管理》、《商业研究》、《生态经济》、《黑龙江民族丛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重大科研项目2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1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特别项目1项;同时,还参与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应用型研究项目1项。他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先后两次深入藏区作实地调研,获得了有关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手研究资料,本书便是对藏区实地调查研究后的重要成果。

书籍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产权制度相关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重点

1.4 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4.1 主要内容

1.4.2 主要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2 西藏草场产权制度的演变逻辑

2.1 牧区的特征界定

2.2 草场资源的地位、作用与特征界定

2.2.1 西藏草场的地位和作用

2.2.2 西藏草场的特征

2.3 西藏草场产权制度的演变及逻辑启示

2.3.1 和平解放时期:1951-1959

2.3.2 民主改革时期:1959-1965

2.3.3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1965-1978

2.3.4 改革开放时期:1978至今

2.3.5 产权制度变迁的逻辑启示

3 西藏草场产权制度变迁的原因分析

3.1 推动西藏草场产权制度变迁的因素

3.1.1 草场退化沙化

3.1.2 人口增加

3.1.3 经济社会发展

3.2 政府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分析

3.2.1 政府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的定义及特征

3.2.2 西藏政府供给主导型变迁分析

3.3 西藏非正式制度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3.3.1 非正式制度对诱致性变迁方式的影响

3.3.2 吸取传统文化精华以推进西藏草场制度创新

3.3.3 摒弃传统文化糟粕以促进西藏非正式制度变迁

4 西藏草场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

4.1 草场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

4.1.1 草场集体所有制的路径依赖

4.1.2 制度变迁路径特点

4.2 草场产权制度变迁的目标选择

4.2.1 草场产权制度变迁的目的

4.2.2 草场产权制度变迁的目标选择

4.3 草场退化与人口增长对制度变迁路径的影响

4.3.1 草场退化对制度变迁路径的影响

4.3.2 人口增长对制度变迁路径的影响

4.3.3 居民消费偏好的转变

4.3.4 经济发展对制度变迁路径的影响

4.4 西藏草场流转的正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

4.4.1 草场内部流转正外部性的概念

4.4.2 草场流转正外部性的表现形式

4.4.3 草场流转正外部性不效率的分析

4.4.4 草场流转正外部性的途径

5 现行西藏草场产权制度的绩效分析

5.1 草场产权制度影响经济绩效的途径

5.1.1 草场资源配置与地权稳定

5.1.2 牧民、村集体和基层政府

5.2 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绩效评价指标

5.3 草场产权制度变迁的趋势

5.3.1 草场产权安排对制度变迁趋势的影响

5.3.2 “牧地牧有”向“牧地牧用”转型发展

5.4 草场承包经营制度对西藏牧业经济增长的分析

5.5 退牧还草项目对西藏牧民收益影响的研究

5.5.1 退牧还草工程进展

5.5.2 西藏退牧还草对牧民收益影响的分析

5.6 现行草场产权制度评述

5.6.1 草场产权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优越性体现

5.6.2 现行西藏草场产权制度的缺憾和弊端

6 西藏草场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分析

6.1 集体草场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依据

6.1.1 草场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理论依据

6.1.2 草场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政策、法律依据

6.2 草场承包经营权物权的内容

6.2.1 赋予牧民排他的草场占有权

6.2.2 完善草场承包经营的流转权

6.3 草场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必然性

6.3.1 我国草场承包经营权的立法现状

6.3.2 保护草场使用权人权益

6.3.3 制度成本最低的草场制度变迁方式

6.3.4 塑造市场主体和发育草场市场的要求

6.3.5 草场承包经营权债权物权化的可行性

7 案例分析——西藏那曲县草场产权制度改革

7.1 那曲县概况

7.2 那曲县社会经济状况

7.3 那曲县草场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

7.3.1 草场利用现状

7.3.2 草场退化现状

7.3.3 草场产权制度改革方案

7.4 那曲县草场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分析

7.4.1 经济效益

7.4.2 社会效益

7.4.3 生态效益

7.5 那曲县草场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7.6 那曲县草场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

8 建议及展望

8.1 建立草场的投入机制及生态补偿机制

8.2 稳定和完善草场承包经营制度

8.2.1 稳定所有权

8.2.2 尽快完成草场的产权初始配置

8.2.3 建立健全草场使用权有效流转制度

8.2.4 建立开放性草场承包制

8.3 积极推广草场股份合作经营制

8.4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8.5 研究展望

8.5.1 如何有效地发挥草场的社会保障功能

8.5.2 如何对草场产权制度进行科学的设计

8.5.3 如何保护牧民的自主交易行为

8.5.4 如何提高草场经营的绩效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摘要: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接壤,国境线长度达3959公里,是我国对南亚地区开放的前沿和通道。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自然生态环境独特。西藏面积122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2008年,西藏人口273.59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33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区。西藏也是我国唯一的少数民族占绝大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是祖国大陆解放最晚、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最迟的一个省区。由于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历史等原因,西藏经济基础和发展规模与内地省区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存在很大差距,是我国发展比较落后的一个区域。无论在政治、经济上,还是在军事、生态上,西藏都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西藏的发展和稳定系国家的核心利益,事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国家形象。西藏的发展和稳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推动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江泽民在第三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所强调的那样:“西藏的工作在国家的全部工作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西藏的稳定,涉及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发展,涉及国家的发展;西藏的安全,涉及国家的安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西藏草场产权制度变迁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丛书
9787561444863
《西藏草场产权制度变迁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成都出版单位四川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 × 0装帧平装
页数 318 印数 1000

书籍信息归属:

西藏草场产权制度变迁研究是四川大学出版社于2009.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326.32 的主题关于 草场-土地所有制-研究-西藏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