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哲学

《论语》哲学

周海春,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68.0

书籍简介:

阐发《论语》的现代价值,让其成为当代人的思想和精神资源,是《论语》研究者一个美好的愿望。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望?除了考察《论语》的外围问题,比如产生的时代背景,从时代需要去考察其现代价值以外,从《论语》自身的材料出发阐发其自身的哲学义理的工作,彰显《论语》自身的思想结构合理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本书揭示《论语》所代表的儒家哲学的原始内涵,说明孔子在《论语》中所揭示的意义世界的格局,把握孔子在《论语》中的显示出来的哲学思考方式,实现儒家哲学的发展和振兴。

作者介绍:

周海春,1970年9月生于内蒙古扎兰屯市,2003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中国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湖北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副主编。兼任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周易研究会理事,湖北省伦理学学会副秘书长。著有《中国医德》(2002),《中国近代早期改革派与近代伦理思想的演变》(2004),《近代新学的价值世界》(2009),《道之通见(庄子内篇)哲学注》(2011),《人文科学导论》(2012,与罗炽合著)。主编《中国哲学原著导读》(2010)教材一部,参著《东方哲学史(近代卷)》(2010)、《东方哲学史(现代卷)》(2010)。

书籍目录:

导论:《论语》之“哲学”研究

第一章 天下无道:《论语》之价值反思

一 道之有无何谓

二 “无道”之表现

三 “有道”和“无道”与“现世”的超越

第二章 《论语》之认识论

一 学

(一)“学”的诸种含义

(二)“学”的独立性

(三)“学”的基础性

(四)“学”建构的哲学世界观

二 习

(一)“学而时习之”的哲学精神

(二)性与习

三 教诲

导论:《论语》之“哲学”研究

第一章 天下无道:《论语》之价值反思

一 道之有无何谓

二 “无道”之表现

三 “有道”和“无道”与“现世”的超越

第二章 《论语》之认识论

一 学

(一)“学”的诸种含义

(二)“学”的独立性

(三)“学”的基础性

(四)“学”建构的哲学世界观

二 习

(一)“学而时习之”的哲学精神

(二)性与习

三 教诲

四 思

五 知

(一)“知”的主体性

(二)“知”的时间性

(三)“知”的辩证性

(四)“知”的选择性

(五)“知”的特殊性

(六)“知”的连续性和创造性

(七)“知”的实践性

六 耳顺、闻、正名

(一)“耳顺”的几种认识论解读

(二)“耳顺”与“听”、“闻”

(三)“说”

(四)正名

(五)言顺

(六)乐

七 从心所欲

(一)心

(二)志

(三)欲

(四)心之规矩

第三章 《论语》之方法论

一 “攻乎异端”与“叩其两端”

(一)解释传统

(二)方法论意旨

二 中庸

(一)中庸

(二)过和不及

(三)“中”和“用”

(四)“同”和“和”

三 “譬”

(一)“譬”的内涵

(二)“譬”的功能

(三)研究“譬”之意义

第四章 《论语》之道德论

一 刑、罪、耻、内省

(一)《论语》中的“刑”

(二)《论语》中的“罪”

(三)《论语》中的“耻”

(四)《论语》中的“齐”、“内省”、“内自讼”和“不疚”

(五)道和自我

二 不忧

(一)仁者不忧

(二)君子忧道不忧贫

(三)小人忧贫

三 孝

(一)“孝”的可能的解释空间

(二)“孝”的伦理认识论

(三)孝的伦理内容与行动指令

四 忠

(一)作为道德教化和学习的“忠”

(二)作为“理智德性”的“忠”

(三)作为个体品德表现的“忠”

(四)作为伦理关系的“忠”

(五)“忠于”伦理视野下的“忠”

五 恕

(一)如何能了解孔子的“恕”

(二)“恕”的基本意义及其哲学引申

六 仁

(一)解释逻辑

(二)心理主义的阐释

(三)形而上学伦理学阐释方向

(四)个体德性论阐释

(五)人与人的伦理关系阐释

(六)元德之仁

(七)仁与智:仁爱在是非之域的实现

(八)为仁由己

(九)仁学的现代意义

七 义

(一)“义”所包含的基本逻辑结构

(二)作为至善的义

(三)作为从属的善的义

(四)至善和从属善的关系

(五)孔子之“义”

八 礼

(一)关于“礼”的多元阐释

(二)“礼”的哲学意义

(三)《论语》的“礼”哲学

九 信

(一)信和人的主体性

(二)主体的觉悟与“信”

(三)信的层次性和超越性

十 直

(一)事实说

(二)家国说

(三)德法说

(四)“直”的“学”、“知”前提

(五)“直”的君子人格归宿

第五章 《论语》之天道论

一 天

二 命

(一)作为意义追求的命

(二)在功利性与自然性的社会关系中追求意义

(三)在与君主和国家的关系中追求意义

(四)在与“道”和“天”的关系中承担使命

(五)知命

三 德

(一)“德”的义理结构

(二)《论语》之“德”

四 道

(一)道的诸种含义

(二)《论语》中的“道”:宇宙真理或人类真理

(三)道:“是什么”和“求什么”

(四)道之“行”与“废”

(五)道:语言表现和行为表现

(六)道:引导力的实现

第六章 《论语》之人论

一 己

(一)“己”的主客体阐释的局限

(二)“为己之学”精义

二 我、身、吾

(一)“自”和“我”

(二)吾

(三)身

三 人、民:意义人/事实人假设

(一)宗法人伦中的“人”

(二)整体中的人

(三)私域和公域中的人、阶级人和文化人

(四)焦点/场域模式

(五)事实人/意义人

(六)“民”的事实性和意义性

(七)“人”的事实性和意义性

四 立:人学存在论

五 小人

(一)“女子”是中心性的概念吗

(二)事实性概念还是意义性概念

(三)情境性哲思还是一般性原理

(四)命题的性质和解释空间

(五)小人

六 君子

七 圣人

第七章 《论语》之政治论

一 “为政”意旨

(一)《论语为政》二十一篇中的“为政”

(二)“正”:《论语》的政治价值论

二 “为政”之境界

(一)“侍坐章”与“为政”四境

(二)无为而治

(三)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第八章 《论语》的价值属于哲学的

一 《论语》的哲学性

(一)文本的哲学通见

(二)孔子后学的继承和发展

二 《论语》的文本诠释

(一)范畴诠释与语言假设

(二)对话和譬喻

三 《论语》所代表的儒家基本学术特征

(一)启发式儒家

(二)开放的儒家

(三)意义儒家

(四)示范儒家

四 《论语》成为何种意义上的“哲学”

(一)作为“世界观哲学”的《论语》

(二)作为严格的“科学”的哲学的《论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阐发《论语》的现代价值,让其活在当代,成为当代人的思想和精神资源,是《论语》研究者一个美好的愿望。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望?除了考察《论语》的外围问题,比如产生的时代背景,从时代需要去考察其现代价值以外,从《论语》自身的材料出发阐发其自身的哲学义理的工作,彰显《论语》自身的思想结构及思想的合理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论语哲学》揭示《论语》所代表的儒家哲学的原始内涵,说明孔子在《论语》中所揭示的意义世界的格局,把握孔子在《论语》中显示出来的哲学思考方式,有助于实现儒家哲学的发展和振兴。

编辑推荐:

除了考察《论语》的外围问题,比如产生的时代背景,从时代需要去考察其现代价值以外,从《论语》自身的材料出发阐发其自身的哲学义理的工作,彰显《论语》自身的思想结构合理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周海春编著的《论语哲学》揭示《论语》所代表的儒家哲学的原始内涵,说明孔子在《论语》中所揭示的意义世界的格局,把握孔子在《论语》中的显示出来的哲学思考方式,实现儒家哲学的发展和振兴。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论语》哲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34177
如需购买下载《《论语》哲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论语》哲学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3.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22.25 的主题关于 儒家 ,《论语》-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