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兼具作家和学者身份的作家学者批评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一个客观存在,却一直未能引起学界的关注,本书以此立论,并视之为与媒体批评、学者批评、作家批评并列的“第四种批评”。全书既有理论的深度,也有现实的广度,上编的理论建构与下编的个案分析相映成趣,附录中对格非、曹文轩、张大春三位典型的作家学者的访谈既为论文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佐证,也可见出作者严谨求实的学风。本书附北大中文系陈晓明教授、北师大张柠教授各一份推荐意见。
上编 历史与现实视阈中的“第四种批评” 第一章 导论:为“批评”正名 1.何为“批评” 2.“批评”何为 3.捍卫“批评”的本质 第二章 “第四种批评” 1.理论与方法 2.三种批评 3.“第四种批评” 第三章 “第四种批评”的特征 1.批评立场 2.学术资源 3.批评特点 4.文体风格 第四章 “第四种批评”的中国命运
上编 历史与现实视阈中的“第四种批评” 第一章 导论:为“批评”正名 1.何为“批评” 2.“批评”何为 3.捍卫“批评”的本质 第二章 “第四种批评” 1.理论与方法 2.三种批评 3.“第四种批评” 第三章 “第四种批评”的特征 1.批评立场 2.学术资源 3.批评特点 4.文体风格 第四章 “第四种批评”的中国命运 1.中国古代的文批评 2.“第四种批评”的黄金时代(1904-1942) 3.被压抑的“第四种批评”(1942-1979) 4.“第四种批评”的复苏(1980年以后)下编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第四种批评” 第五章 格非 第六章 曹文轩 第七章 张大春 第八章 结语附录一 格非访谈录附录二 曹文轩访谈录附录三 张大春访谈录参考文献 后记
兼具作家和学者身份的作家学者批评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一个客观存在,却一直未能引起学界的关注,本书首次以此立论,并视之为与媒体批评、学者批评、作家批评并列的“第四种批评”。全书既有理论的深度,也有现实的广度,上编的理论建构与下编的个案分析相映成趣,附录中对格非、曹文轩、张大春三位典型的作家学者的访谈更是为本书的论点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佐证。【作者简介】 刘晓南北京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兼具有作家和学者身份的作家学者批评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一个客观存在,却一直未能引起学界的关注,本书首次以此立论,并视之为与媒体批评、学者批评、作家批评并列的《第四种批评》。全书既有理论的深度,也有现实的广度,上编的理论建构与下编的个案分析相映成趣,附录中对格非、曹文轩、张大春三位典型的作家学者的访谈更是为本书的论点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佐证。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第四种批评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未名中青年学者文库 | ||
9787301138700 《第四种批评》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