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8.0
本书内容:卷一《古今优伶戏曲史》,以编年体形式纵述自先秦至民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卷二《各地各类戏曲史》,分述秦腔、昆曲、高大、汉剧、粤剧、川剧、越剧、山西梆子、河南梆子、皮簧、话剧的概况;卷三《戏剧之组合》,介绍脚色之分类、场面之组织、后台之组织、戏装砌末等;卷四《脸谱服装在剧中之特殊功用》,详述脸谱之历史及功用、脸谱之颜色及勾法,服装如何判别文武尊卑等;卷五《戏剧之评价与其艺术之研究》,从理论上对中国戏曲进行评品,所谈范围较广,对唱、念、音韵、行腔等都有涉及。本书是现代较早论述各地方戏的戏曲史专著。
郑序
自序
凡例
卷一 古今优伶剧曲史
第一章 周秦时代之优伶
第二章 汉魏之优人
第三章 六朝之戏曲
南朝
北朝
第四章 唐代之戏曲
第五章 五代时之戏剧
第六章 宋代之戏剧
南北曲
杂剧
滑稽戏
说书
影戏
傀儡戏
第七章 元代之戏剧
元之南北曲
元剧之编制
元代之传奇
南北戏之脚色
第八章 明代之戏剧
南北剧之消长
明代之传奇
第九章 清代及民国以来之戏剧
第十章 清代之南府
卷二 各地,各类剧曲史
第一章 秦腔
秦腔之板眼与腔调
第二章 昆曲
第三章 高弋
第四章 汉剧
第五章 粤剧
第六章 川剧
第七章 越剧
第八章 山西梆子
第九章 河南梆子
第十章 皮黄剧
第十一章 话剧
中国话剧运动发展史
一 新剧与文明戏
二 “五四”后的爱美剧
三 感伤主义的戏剧
四 新兴戏剧运动
五 大众化的戏剧
卷三 戏剧之组合
第一章 角色之分类
(A)生之类别
(B)旦之类别
(C)净之类别
(D)丑之类别
(E)坤伶
(F)武行
第二章 场面之组织
(A)文场
(B)武场
皮黄剧文场之繁难及其历史之沿革
皮黄各种板别之命名
第三章 后台之组织
(A)管事
(B)管箱
(C)彩头烟火
(D)后台规则
(E)后台忌讳
(F)后台所供之祖师
第四章 戏装、盔头、靶子等名称
(A)大衣箱中服装之名称
(B)二衣箱中服装之名称
(C)盔头箱中各物之名称
(D)靶子箱中各物之名称
(E)胡须靴鞋之各种名称
(F)梳妆台上各物之名称
(G)砌末物件之名称
卷四 脸谱服装在剧中之特殊功用
第一章 脸谱如何表明忠奸善恶
(A)脸谱之历史及功用
(B)脸谱之颜色及勾法
(C)脸谱之眉、眼、嘴、鼻、脑门五部
第二章 服装如何判别文武尊卑
卷五 戏剧之评价与其艺术之研究
第一章 中西剧之评价与比较
第二章 中国戏剧之调查与整理
一 组织国内戏剧调查团
二 勿令畸形发展
三 取缔不良剧本由中宣部统一审查
四 速编适应时代潮流之新剧本
五 创设国家戏院
六 创立国际戏剧陈列馆
七 注意戏校学生公民训练
八 组织中国戏剧公演团
九 政府应优待剧作家
第三章 六十年来故都名伶概述
第四章 对于戏剧之唱念音韵行腔等艺术之研究
释尖团字
释十三辙
谈十三辙
说琴师
说嗓
二黄西皮难易之比较
研究《空城计》孔明之称呼
述研究谭调之心得
研究《打渔杀家》之江河海问题
说回龙腔
说“哪”字虚音
京胡过门统一论
谈本戏与新戏
第五章 国家戏院之创建及中央文化会对于剧运之推动
中央创建国立戏剧音乐院之经过
第六章 国立戏剧学校之创立
第七章 北平戏曲学校史略
后记
徐慕云编著的这本《中国戏剧史》共分五卷:卷一为戏剧之历史,以编年体形式纵述自先秦至民国戏曲的发展史;卷二为戏剧之种类,分述秦腔、昆曲、汉剧、粤剧、川剧、越剧、山西梆子、河南梆子、皮黄、话剧的概况;卷三为戏剧之组合,介绍脚色之分类、场面之组织、后台之组织、戏装砌末等;卷四详述脸谱之历史及功用、脸谱之颜色及勾法,服装如何判别文武尊卑等;卷五从理论上对中国戏曲进行评品,所谈范围较广,对唱、念、音韵、行腔等都有涉及。 本书30万字,史料丰富,体例完备,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戏剧通史。书中附录的53种脸谱,49幅京剧名演员剧照,多幅地方戏剧照,两相印证,形象而鲜明,不仅极具有史料价值,即对于研究戏剧服饰史和演出实用,也很有意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戏剧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国文化艺术名著丛书 | ||
9787566706119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戏剧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长沙 | 出版单位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