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声音”

看得见的“声音”

邹军, 著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从分析网络舆论的主体、特性和生成过程入手,通过考察网络舆论与现实社会和政治的互动,使读者更深入的了解互联网之于当下中国的意义。

作者介绍:

邹军,新闻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先后就渎于陕西师范大学(1989-1993)、南京大学(1998-2000)、复旦大学(2005-2008),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与社会、传播伦理与法规、广播电视新闻与艺术。著有《网络传播法规与道德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二作者),参著、参编《解码新媒体)等作品多部,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基金、江苏省社科规划基金研究课题各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舆论”的含义与舆论研究回顾

一、舆论的概念及研究概述

二、舆论、舆情和民意:概念辨析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含义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网络舆论的含义

二、关于中国网络舆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文的理论框架、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框架与核心概念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作为民间表达的网络舆论

第一节 网络舆论主体的“草根性”

一、网络舆论主体的总体特征

二、网络舆论主体的倾向

三、对网络政治舆论主体的重点考察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民意彰显

一、网络舆论是民意表达的重要形式

二、网络舆论的民粹主义、非理性和全球化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样化与直观性:网络舆论的形态秘生成

第一节 网络舆论的主要形态

一、以新闻跟帖为代表的传统网络舆论形态

二、以“人肉搜索”为代表的“另类”网络舆论形态

三、以博客为代表的传统Web2.0网络舆论形态

四、以微博客为代表的新型Web2.0舆论形态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生成:“可视化”的意见汇聚

一、网络舆论的生成路径:基于信息来源与流动的考察

二、网络舆论的触发机制和生成标志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互动与提升:网络舆论与当代中国市民社会

第一节 网络公共领域的局部呈现

一、公共领域的概念及其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

二、“华南虎风波”:网络狂欢背后的理性表达

三、互联网公共领域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互联网与中国市民社会的相互作用

一、市民社会的基本概念及中国的市民社会

二、网络表达对市民社会的提升

三、市民社会的发展促进网络舆论的进一步繁荣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呈现与建构:协商民主实践中的网络舆论

第一节 互联网对协商民主的拓展

一、协商民主的一般理论

二、网络公共领域对协商民主的有限推进

第二节 网络协商的实现:以中国公众假期调整为例

一、背景

二、网络协商的主要形式:网上调查和网络讨论

三、协商过程:被建构的舆论与自在的民意

……

第六章 动员与抗争:社会运动听网络与论

不是结语的结语:网络与论的过去与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文丛”是我院近些年来又一批科研成果的汇集。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1995年建院以来,先后经历了师资队伍普遍学历偏低、科研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力的局面,终于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迎来了科研的黄金时代,而创建这一黄金时代的主力军,正是我院一大批具有博士学历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勃发的力量,令我很欣慰地看到了学院未来的灿烂。
这些博士的培养,或立足于本院,或借助兄弟院校的扶持(比如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他们或“从一而终”地在新闻传播学专业中研读,或从其他学科“半路”跨入新闻传播学,或就职于本专业却去相关学科攻读博士,或自始至终在相关学科中学习,却在毕业后成了新闻传播学的门内汉。总而言之,学缘结构多元、专业结构多元是我们这批作者的特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看得见的“声音”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文丛
9787504364203
如需购买下载《看得见的“声音”》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161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看得见的“声音”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于2011.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06.2 ,TP393 的主题关于 计算机网络-传播媒介-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