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78.0
本书作者对从公元前7000年至前1500年的早期国家时代的考古资料进行研究,集中讨论了中国复杂社会的发生发展过程。
序言
第一章导言:研究背景
一引言
二考古学对龙山文化的构建
三龙山文化与国史的构建
四进化论方法在龙山文化研究中的运用
五重建研究方法
六本书所涉及的内容
第二章环境变化和中国最初的复杂社会
一引言
二地理框架
三古代环境与文化发展
四结语
第三章家户生计和家户仪式
一引言
二家户活动:综述
三康家的一个家户
四康家考古遗存说明的问题
五结论
第四章社区内的空间布局与社会关系
一引言
二新石器时代聚落的空间布局
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结构
四讨论和结论
第五章社区墓葬形态
一引言
二墓葬形态的各种研究方法
三墓葬形态的地域变化
四讨论
五结论
第六章中原复杂社会的发展与衰落
一引言
二方法
三资料
四区域聚落形态
五非封闭型地区的社会复杂化
六聚落形态和社会组织
七讨论与结论
第七章中原以外社会复杂化的发展与衰落
一引言
二山东区域聚落形态
三陕西中部地区聚落形态
四聚落形态和社会组织的比较
五讨论和结语
第八章迈向早期国家之路
一引言:从酋邦到国家
二二里头文化夏王朝的探索
三先商文化
四结论
第九章重建社会进程
一引言
二社会等级和整合的发展
三社会变化的动力
四结论及未来的研究课题
附录
附录1.1贾湖遗址裴李岗文化墓葬中出土的工具类型
附录1.2龙岗寺遗址半坡中期墓葬中出土的工具类型
附录1.3三里河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出土的工具类型
附录1.4三里河遗址龙山文化墓葬中出土的工具类型
附录1.5姜寨遗址仰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工具类型
附录1.6尹家城遗址龙山文化墓葬中出土的工具类型
附录2四个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保存良好的房屋地面上的器物
附录3康家遗址T26中龙山文化时期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骨骼数量比例
附录4康家遗址H71出土的兽骨
附录5贾湖第一期遗址北部房址群遗迹遗物(裴李岗文化早期)
附录6康家、灰咀、王城岗遗址出土工具组合比较(龙山时期)
附录7.1贾湖遗址单人葬的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分布情况(裴李岗文化早期)
附录7.2水泉遗址单人葬的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分布情况(裴李岗文化晚期)
附录7.3龙岗寺遗址单人葬的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分布情况(仰韶文化早期)
附录7.4大汶口遗址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分布情况(大汶口文化早期:二、三期)
附录7.5尉迟寺遗址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分布情况(大汶口文化晚期)
附录7.6呈子遗址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分布情况(龙山文化晚期)
附录7.7民和阳山遗址单人葬和迁葬墓的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分布情况(马家窑文化晚期)
附录7.8武威皇娘娘台遗址随葬品数量分布情况(齐家文化)
附录8.1豫西和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中心聚落概览
附录8.2陶寺地区龙山文化中心聚落概览
附录8.3伊洛地区龙山文化中心聚落概览
附录8.4豫北地区龙山文化中心聚落概览
附录8.5豫中地区龙山文化中心聚落概览
附录8.6山东地区龙山文化中心聚落概览
附录8.7关中地区龙山文化中心聚落概览
附录8.8河南、山西、陕西、湖北地区二里头文化中心聚落概览
附录9河南新石器时代城址
附录10中原地区仰韶、龙山文化聚落资料概览
附录11山东地区29县市新石器、岳石文化遗址资料概览
参考文献
译后记
本书集中讨论了中国复杂社会的发生发展过程。作者对从公元前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到前1500年的早期国家时代的考古材料,通过聚落形态和埋葬模式两条主线,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和令人耳目一新的人类学的解读。黄河流域早期国家的形成是本书关注的重点,其间举凡埋葬制度、手工业专门化、礼仪活动、战争、贵族物品交换、气候变动和环境变迁等等,尤其受到重视和关注。作者通过西方当代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对截止目前为止的中国考古材料进行了全新的解释和评估。强调指出,中国史前社会的变化受许多因素影响。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作者试图重建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过程,并讨论中国考古学对于理解一般社会进化的理论价值。作者兼具中西方教育背景,采用西方当代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的考古材料进行梳理、整合和解读,对于考察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点是尤其值得关注的。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新石器时代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1021437 《中国新石器时代》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文物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7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83 | 印数 |
中国新石器时代是文物出版社于2007.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71.13 的主题关于 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 的书籍。